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孢子丝菌病的结局取决于感染的临床类型和范围以及潜在宿主;尤其是,局限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预后好于皮外感染。免疫抑制的艾滋病和血液恶性肿瘤/移植患者,患孢子丝菌病可能危及生命,预后差于有免疫能力的患者发生的感染。

淋巴皮肤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

淋巴皮肤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不危及生命。[1][2]预后很好,对伊曲康唑的反应率为 90% 至 100%。一般在开始治疗后 4 周内见到对治疗的临床应答。停止治疗后,有少部分患者可能复发。但是,他们如果接受较高剂量伊曲康唑或碘酸钾饱和溶液等其他替代性抗真菌方案治疗,一般对治疗有良好应答。

骨关节孢子丝菌病

孤立的骨关节孢子丝菌病不危及生命。[1][3][4]然而,由于诊断延迟,不能及时开始合适的治疗,很少能够保持关节功能。治疗时间短于 6 个月,复发率较高;因此治疗持续时间应当至少 12 个月。

肺孢子丝菌病

孤立的肺孢子丝菌病如果不治疗,呈现慢性进展性临床过程。[1][5]结局较差,尽管接受抗真菌治疗,反应率 <50%。抗真菌治疗与外科切除术联合,可以见到最佳结局,但外科切除术经常不可行,因为大多数受累患者潜在的肺功能状态较差。

脑膜孢子丝菌病

脑膜孢子丝菌病呈现慢性临床过程,因而诊断延迟,不能及时开始治疗。[1][6]所以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尤其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受损疾病患者如果终止抗真菌治疗,复发率很高,因此建议终生接受伊曲康唑抑制治疗。

播散型孢子丝菌病

免疫抑制的艾滋病和血液恶性肿瘤/移植患者,预后较差。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伊曲康唑抑制性治疗,防止复发。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