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软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一种苛养性革兰阴性球杆菌)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种严格的人类病原体,主要通过无保护措施性交或自身接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该病原体能感染皮肤、黏膜表面及淋巴结。离开人体宿主后存活时间短暂。[15]

高危因素包括无防护的性交,多数量的性伴侣(每年超过15人),同性工作者接触,可卡因的使用,卫生条件差以及包皮环切术的缺乏。[17][18][19][20] 通过性行为得病的概率大约为0.35。[13]

杜克雷嗜血杆菌已经发生多抗生素耐药,但是大多数分离的菌株仍对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敏感。[21] 软下疳是HIV感染的重要合并因素。[1]

病理生理学

杜克雷嗜血杆菌具有高度传染性。在一项试验模型中,仅接种 1 个集落形成单位的菌株便导致 50% 的志愿者形成丘疹。[22] 另一项研究发现同已经感染病原体的男性接触的妇女有70%会发病。[23][24] 该病感染后的潜伏期为 4-7 天。杜克雷嗜血杆菌的传染性持续时间较短,并且需要频繁的更换性伴侣才能维持其在人群中的传染性。[10][23][25] 基于这个理由,性工作者在该病的流行环节中已经成为重要的宿主。

该病发病机制如下:

  • 皮肤能够为防止感染提供一道很好的屏障,可经撕裂或磨损而破坏。杜克雷嗜血杆菌可从破损处进入,并最先攻击黏膜上皮。[26][27]

  • 在病原体入口处,黏膜上皮被多形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 这导致白介素2(IL-2)及IL-6的分泌,促使单核细胞进入真皮层,包括CD4细胞。[15][26]

  • 这种炎症反应表现为在红斑的基底面出现1个或以上的无痛性丘疹,在随后的数天时间里该炎症反应自发性缓解或进展成脓疱甚至溃烂。 女性身上的丘疹更容易自发性缓解,但男性身上丘疹往往发展成脓疱。[28][29]

  • 如果不进行治疗,溃疡缓慢进展且持续数月,导致永久性瘢痕形成。[15]

杜克雷嗜血杆菌具有高传染性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有许多可能的毒力因子介导最初的感染(菌毛和外膜蛋白),导致组织损伤(溶血素、热休克蛋白、脂多糖),使得逃脱并抵抗宿主的防御(脂多糖、抗 α-防御素和 β-防御素)。[1][26][30][31][32][33]

包皮环切术能保护性抵抗细菌感染。 这可能是因为在包皮下的湿润区域有利于细菌繁殖。 同样,在包皮及系带内层表面上皮较少出现角质化且更易破损,尤其是在性交时, 为细菌提供更多的入侵途径。[17][18][19][1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