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MCD 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肾病综合征 (NS) 的病理生理学间接地说明了 MCD 的机制。
在 NS 中,肾小球对蛋白质通透性的增加是导致重度蛋白尿的主要病理过程。虽然原发性 NS 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一些证据表明,免疫系统失调在其发展中起了一定作用。[16]发病前先感染其他病毒性疾病(不包括麻疹感染),或者在许多病例中,已知肾病患者的复发以及与原发性免疫性疾病(例如淋巴瘤和白血病)相关的NS的发现,支持这一假设。[17][18]相反,麻疹感染抑制细胞免疫,因此可缓解 NS 症状。[19]此外,免疫抑制剂(例如皮质类固醇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缓解症状。[1]
。MCD患者,光镜下无肾单位结构性改变。但是使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上皮足突(足细胞)消失。[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足细胞消失。由 Mehul Dixit 博士提供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肾小球基底膜正常由 Mehul Dixit 博士提供 [Citation ends].
在过去的几年里,已发现多个足细胞基因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原发性肾小球缺陷。发现足细胞或裂孔隔膜蛋白的基因突变(例如,CD2AP、podocin和nephrin)存在于先天性、婴儿期或糖皮质激素抵抗型NS。[20]对来自一个研究中心 10 年期间的肾脏活组织检查数据进行回顾发现,肾小球疾病存在地区和种族变异,遗传或环境因素对发病有影响。[21]
MCD 没有具体的分型,但作为儿童肾病综合征 (NS) 最常见的类型,NS 的分型被认为是重要的。
病理性肾小球损伤仅限于肾脏。本组进一步分为有良性尿沉渣且活检无肾小球炎症的患者,和有活动性尿沉渣且肾活检有肾小球炎症患者:
有良性尿沉渣的原发性疾病
微小病变型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FSGS)
膜性肾病。
有肾小球炎症和活动性尿沉渣的原发性疾病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 肾病。
与全身性疾病相关或继发于其他可造成肾小球损伤的疾病。
有良性尿沉渣的继发性疾病
恶性(膜性肾病)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FSGS)
瘢痕肾或肾发育不全 (FSGS)。
有肾小球炎症和活动性尿沉渣的继发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膜性肾病最常见)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与血管炎相关的继发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韦格纳肉芽肿病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与感染相关的继发性病因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HIV-1 感染。
与恶性病相关的继发性病因
淋巴瘤 (MCD)
白血病。
基膜中裂孔隔膜蛋白复合物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组,因此与 NS 相关。
芬兰型先天性 NS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Denys-Drash 综合征(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硬化症)。
肾单位减少伴肾小球高滤过的代偿
先天性肾单位减少症伴代偿肥大
病态肥胖症。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