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脾大

髓外造血为可能的原因。

全身不适

由于贫血、高黏滞血症或多种病因。

夜间盗汗

由于白三烯释放。

发热

可能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的感染。

失血过多

可能与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相关。

骨痛

由于骨髓受侵犯。

其他诊断因素

体重减轻

由于厌食或脾大造成的早饱。

瘀点、瘀斑或容易瘀伤

由于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感染

与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 慢性期或加速期相比,CML 急变期更常见的特征。

非特异性,对应于任何形式的白细胞减少。

腹痛

脾大后遗症。

视觉改变

可能由视网膜出血或视网膜血管闭塞导致。

局部神经系统体征

脑血管意外 可能为外周高黏滞血症的体现。[1][5]

阴茎异常勃起

外周血高黏滞血症。

意识模糊或昏迷

由于外周血粘度增高或多种病因。

危险因素

慢性髓系白血病史 (CML)

CML 转化为急变期的估计风险为每年 3%-4%,中位生存期为 3-6 个月。[1]

暴露于烷化剂化疗药物

使用早期的烷化剂(主要是白消安)治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可迅速发生原始细胞危象。

暴露于电离辐射

增加慢性髓系白血病的风险。[3][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