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因素会导致打鼾,包括:
腭、舌、咽部肌群的肌张力不足
这是大部分成人打鼾的原因。[10]乙醇、镇静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神经性疾病(例如,脑瘫)会加剧打鼾。
咽部组织的顺应性提高
易于引起咽腔塌陷和打鼾。这通常与年龄增长有关,但较少情况下可能与肌张力降低性疾病(例如大脑性瘫痪)有关。
咽腔外压力升高
例如,可因颈部脂肪堆积引起。
占位性病变
在肥胖患者中,咽部和颈部组织脂肪堆积会导致气道狭窄。
扁桃体肥大会使气道变窄。
唐氏综合征和肢端肥大症患者通常会有舌体肥大。
少见原因还有囊肿和肿瘤。
骨骼畸形
例如,颌后缩(下颌向后缩)或小颌畸形(小下颌)使得舌体在睡眠期间没有足够空间向前。
软腭和悬雍垂过长
这使得鼻咽孔径变窄,因而易诱发打鼾。
鼻腔气流限制
这会导致除鼻腔之外的上气道内负压升高,进而易导致气道塌陷和打鼾。
鼻和鼻中隔畸形、鼻甲肥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肿瘤都是可能诱发打鼾的鼻相关因素。[10]
打鼾源于无骨性支撑的、可塌陷部分的气道。这部分气道可包括从鼻后孔至会厌。根据伯努利原理 (Bernoulli principle) ,负压形成于气流的边缘,且负压随着气流流速的增快而升高。
因此,当气道因任何原因变窄时,穿过狭窄部分的气流速度将会升高,负压因而也会升高。
当咽部的腔内负压超过扩张肌保持咽部开放的能力时,则会出现塌陷和部分阻塞,进而导致湍流和上气道振动,产生打鼾的声音。
振动通常发生于软腭部位,但大约 30% 无呼吸暂停的打鼾者,振动还可发生于扁桃体、会厌和舌根等其他部位。[1]
鼻腔阻塞会使吸气时咽腔内负压增加,因此易诱发打鼾。[10]此外,鼻阻塞还会导致经口呼吸,使舌后缀,进而引发气道梗阻和打鼾。
单纯打鼾:
定义为无阻塞性呼吸暂停或频繁睡眠中觉醒且无气体交换异常的打鼾。[1]通常视为良性。
原发性打鼾:
定义为无白天嗜睡主诉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oea-hypopnoea index, AHI) 低于每小时 5 次(AHI = 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的打鼾。[2]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UARS) :
吸气运动增强且频繁觉醒,但无明显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者。片段睡眠导致白天嗜睡的情况增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以睡眠时完全或部分上气道阻塞发作为特征。气道阻塞发作通常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中觉醒。症状包括长期打鼾、失眠、喘息、无法恢复精力的睡眠和白天嗜睡。[3]如果通过多导睡眠描记术或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确定的 AHI 或呼吸紊乱指数(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和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的次数)≥ 15 次/小时,则可确诊。然而,如果伴有其他症状或共病,则 5 次/小时即足以确诊。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