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口腔、呼吸道、消化道、肾脏、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口臭

内科医生可以通过多种特殊感觉测试确定口臭是否存在。

口臭不能被临床医师或患者伴侣/亲戚察觉

这是假性口臭的一个特征

强迫症行为、抑郁、恐惧性焦虑、偏执及社交交往减少

以上症状需警惕单症状疑病性精神病可能性。[23]

患者反映周围的人通过捂鼻开窗等以避免口臭

这是假性口臭的一个特征

进食洋葱、大蒜或卤制品

支持含有葱属植物食物相关一过性血源性口臭的诊断。

牙齿和/或牙周疾病

牙齿和牙周疾病(如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急性龈炎、侵袭性牙周炎、冠周炎)触发细菌在口腔表面累积。

口腔黏膜疾病征象

黏膜疾病(如溃疡、扁平苔藓、天疱疮)黏膜开窗暴露骨质(如干槽症、骨坏死)可以触发细菌累积。

鼻咽疾病证据

鼻咽疾病(如恶性肿瘤、鼻窦炎、扁桃体炎、扁桃体结石、腭裂)可引发细菌累积。

其他诊断因素

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征象

上呼吸道(如感染、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或消化道疾病(如食道憩室、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可引发细菌累积。

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恶性肿瘤证据

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恶性肿瘤可引起口臭,尽管比较少见。恶性肿瘤导致的口臭主要是由于表面坏死、溃疡形成及继发性感染引起。

内分泌、代谢性、肝脏或肾脏疾病证据

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代谢性疾病(如三甲基色氨酸血症、高蛋氨酸血症)、肝衰竭及肾脏疾病可引起血源性口臭。

危险因素

口腔疾病

口腔软组织(牙龈及口腔黏膜)和硬组织(牙齿、下颌骨)疾病、咬合欠佳和义齿欠清理导致食物残渣存留,后续细菌腐败产生口臭。

包括食物嵌塞(齿间、义齿下)、急性坏死溃疡性牙龈炎、急性牙龈炎、成人侵袭性牙周炎、冠周炎、干槽症、口腔干燥、口腔溃疡和口腔恶性肿瘤。

呼吸道疾病

有些呼吸道疾病可以引起呼吸道上皮表面微生物积累/活跃,从而导致呼出的气体中产生 VSC、二胺和短链脂肪酸。

这些疾病包括:呼吸道异物、鼻窦炎、扁桃体炎、恶性肿瘤(上下呼吸道)、支气管炎、肺脓肿及膈下脓肿。

胃肠道疾病

有些胃肠道疾病可引起呼吸道上皮表面微生物积累或活性增加。导致呼出的气体中挥发性硫化物、二胺、短链脂肪酸产物增加。

这些疾病包括:胃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咽食管憩室、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幽门狭窄或十二指肠梗阻、腹主动脉肠先天性畸形及恶性肿瘤。

肝脏疾病

严重的肝损害(如肝病性口臭)可使甲硫氨酸正常脱甲基过程受到抑制,导致甲硫醇和二甲基二硫化物蓄积,随后通过呼吸道排出。

肾脏疾病

尿毒症是一种体液、电解质、激素失衡和代谢异常的临床综合征。随肾功能损伤加重而出现。肾衰竭导致血液中尿素浓度过高,从而通过呼吸排出,引起氨臭味样口臭。

内分泌疾病

酮症酸中毒的特点即为血液中酮体过多。酮体可经呼吸排出。随月经周期变化的荷尔蒙可降低酶(黄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导致血液中三甲胺过多,从而引起口臭。

代谢性疾病

三甲基色氨酸血症一种由血液中过多的三甲基色氨酸引起的罕见的代谢性疾病。过多的三甲基色氨酸由体液及呼吸排出,引起口腔及身体持续性臭鱼样异味。血液中过多的游离三甲基色氨酸积累常见于遗传缺陷、药物相互作用、肝脏损害和/或激素失调导致的底物增加或酶(黄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