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根据不同的疾病表现,唾液腺炎的治疗也有所不同。急性细菌性唾液腺炎可能出现明显肿胀,从而导致气道阻塞。进食期间的慢性发作的肿胀较少引起气道阻塞,所以治疗方法根据表现出的体征而定。在大多数唾液腺炎病例中,使用补液、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促进腺体分泌的催涎剂的对症治疗和经常地、轻柔地按摩腺体可以缓解症状。如存在感染,应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亚急性坏死性唾液腺炎少见但一旦确认大多在2-3周内自愈而无需进一步治疗。

气道受损的体征

任何出现气道阻塞征象的患者,例如喘鸣、呼吸辅助肌的使用、鼻翼煽动、喘息、或呼吸速率上升都需要即刻处理气道。可尝试气管插管,但如果失败可能需要气管切开。简单的操作如将床头仰起可能有帮助但效果不确切。初始48小时静脉滴注抗生素,随后再次评估。在培养结果未出时推荐使用广谱抗生素(例如氨苄西林/舒巴坦或克林霉素)。气道阻塞的患者需要静脉补液,因为没有合适且安全的口服补液方式。

急性细菌性唾液腺炎

住院治疗通常只用于高热、张口受限(约40mm)、或有任何颅神经受累征象(腺体肿胀可能累及第VII、IX和XII颅神经)的患者。这些患者需要谨慎观察以防出现气道受阻、进行全身支持治疗以及在合适的培养后(血及导管口分泌的脓液)经验性运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抗生素通常在最初48小时使用,之后如果临床症状改善且发热消退可能继续或更换为口服。β-内酰胺或万古霉素为常用的一线药物。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是可行的替代方案。有系统综述证实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在唾液中有特别优势的药代动力学。[21]

如果患者无发热且未累及颅神经,那么通常只需进行门诊抗生素治疗,但建议24小时后复诊。如果情况加重,可能需要入院接受静脉滴注抗生素。年长的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即使无发热、牙关紧闭或颅神经受累也可以通过短时间住院治疗受益。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例如补液、止痛药(NSAIDs)、刺激唾液分泌的催涎剂、以及经常性轻柔地腺体按摩。一些患者发现局部使用冰块可以缓解症状。皮质类固醇可以帮助减少软组织肿胀。[22]

如确认有脓肿,可能需要外科切开引流。外科干预应用于成熟的波动性明显的脓肿。脓肿位置决定手术方法。对于下颌下腺,口内、口外、或口内外结合入路均适用。对于腮腺脓肿,通常需要口外入路。务必小心避免损伤面神经。

阻塞性唾液腺炎

急性治疗应结合保守治疗例如补液、止痛药(NSAIDs)、刺激唾液分泌的催涎剂、以及经常性轻柔地按摩腺体。

对于涎石病的患者,可能需要外科干预将导管系统内结石取出。结石的位置决定操作方法。

  • 采用介入性涎腺内镜冲洗(半硬质内镜)被更多地作为对下颌的和腮腺末梢导管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一篇Meta分析发现涎腺内镜是安全、有效且可保存腺体的治疗方法。[23]该方法也可取出异物。[24]

  • 另外,如果直接取出结石可行,可通过套管插入术切开涎腺导管并直接取出结石。对于下颌下腺,在颌下腺导管口附近的结石可以通过导管置管并通过口内入路取出结石。大约40%的颌下腺结石可通过此方法治疗。在一小部分病例里,在腮腺导管口附近的结石也可用相似方法治疗。但是导管解剖导致可能发生术后狭窄,所以该操作很少适用。除此之外,大多数腮腺结石位于末梢或在腺内导管系统里而无法通过此途径取出。

  • 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适用于位于腺内导管系统的结石。

如果存在感染,在适当的培养后应经验性运用抗生素治疗。

慢性复发性唾液腺炎或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

急性治疗应结合保守治疗例如补液、止痛药(NSAIDs)、刺激唾液分泌的催涎剂、以及经常性轻柔地按摩腺体。如果存在感染,在适当的培养后应经验性运用抗生素治疗。

自身免疫性唾液腺炎

急性治疗应结合保守治疗例如补液、止痛药(NSAIDs)、刺激唾液分泌的催涎剂、以及经常性轻柔地按摩腺体。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唾液替代品(人工唾液)来润滑和湿润口腔组织。其他方法包括凝胶(含氟凝胶)、刺激唾液分泌糖果或口香糖、漱口、以及处方牙膏。通过饮水或无糖类饮料可以暂时获得舒缓。胆碱类催涎剂有益于刺激唾液分泌。自身免疫性唾液腺炎的症状经常可以在药物治疗潜在疾病(例如干燥综合征)后好转。

亚急性坏死性唾液腺炎

亚急性坏死性唾液腺炎少见但一旦确认大多在2-3周内自愈而无需进一步治疗。

任何原因引起的复发性唾液腺炎

根据急性唾液腺炎的治疗,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外科治疗。

慢性复发性唾液腺炎和长期的涎石病可能导致唾液腺萎缩,而易导致后续急性唾液腺炎的发生。如果患者频繁(>每年3次)或重度发作,应考虑外科切除受累腺体。

对于有症状的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患者,推荐切除受累腺体。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