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一级预防

考虑到现有的耐受性好且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一级预防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全身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以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风险,但总体死亡率没有改变。[14][15]特别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疗效显著。[16][17]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实体器官移植患者,具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高危因素,广泛使用氟康唑。对于脊髓发育不良和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氟康唑不足以预防侵袭性霉菌感染(如曲霉病)。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从非移植的ICU患者中辨别出最能从预防性治疗中受益的具有高危侵袭性真菌感染因素的人群。在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患病率很高 (>5%) 的重症监护病房 (ICU) 内,高风险患者可以接受氟康唑或棘白菌素类用药进行预防。[18]

二级预防

合理使用血管内导管,尤其可用口服治疗替代时,推荐口服,避免不必要的全胃肠外营养。

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7天以上者常规进行经验性治疗。多为氟康唑400mg,口服,每日1次。短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无需预防治疗。长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且具有霉菌感染风险的患者,口服泊沙康唑预防治疗可减少侵袭性真菌感染。

对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预防性治疗,通常外科ICU患者不常规使用,但仍有很大争议。只有这些具有多重易感因素因而极具侵袭性念珠菌病患病风险 (>5%) 的 ICU 患者需要接受预防。[18]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