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卡泊芬净 : 负荷剂量7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50mg,每日1次
或
阿尼芬净 : 负荷剂量20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100mg,每日1次
或
米卡芬净 : 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或
氟康唑 : 负荷剂量80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400mg,每日1次。
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 : 3~5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
一线选择是棘白菌素类或氟康唑。
当怀疑或确诊是克柔念珠菌或光滑念珠菌引起的菌血症时,初始治疗更倾向于棘白菌素类而非唑类药物,对于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或有近期唑类暴露史的患者,或有唑类耐药念珠菌属定植的患者而言,尤其如此。[18][40][41][42]报道称虽然光滑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耐药仍不常见,但在不断增加。[44][45]
对于没有近期唑类暴露史且没有唑类耐药念珠菌属定植的患者而言,氟康唑是可以接受的一线选择。[18]
如果无法耐受或无法获得初始抗真菌药物,则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是推荐的替代药物。
如果患者在经验性治疗开始后的 4-5 天对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无临床应答,或患者在经验性治疗开始后未表现出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后续证据,或者如果培养结果和替代标志物为阴性,则应考虑停止抗真菌治疗。[18]
如果患者出现脓毒症体征,需收住ICU并给予其他治疗,例如积极的液体复苏。低血压时可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和正性肌力药。
卡泊芬净 : 负荷剂量7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50mg,每日1次
或
阿尼芬净 : 负荷剂量20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100mg,每日1次
或
米卡芬净 : 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或
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 : 3~5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或
伏立康唑 : 6 mg/k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一次,共 2 次,作为负荷剂量,之后 3-4 mg/kg,每 12 小时一次
氟康唑 : 负荷剂量80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400mg,每日1次。
一线选择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或伏立康唑。
氟康唑是一种替代药物。
当怀疑或确诊是克柔念珠菌或光滑念珠菌引起的菌血症时,初始治疗更倾向于棘白菌素类而非唑类药物,对于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或有近期唑类暴露史的患者,或有唑类耐药念珠菌属定植的患者而言,尤其如此。[18][40][41][42]报道称虽然光滑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耐药仍不常见,但在不断增加。[44][45]
如果患者已使用唑类预防性治疗,则经验治疗时不选择此类药物。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7天以上者常规进行经验性治疗。
患者需收住ICU,积极液体复苏。低血压时可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和正性肌力药。
卡泊芬净 : 负荷剂量7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50mg,每日1次
或
阿尼芬净 : 负荷剂量20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100mg,每日1次
或
米卡芬净 : 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或
氟康唑 : 800 mg,静脉使用/口服,作为负荷剂量,之后 400 mg,每日一次
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 : 3~5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
伏立康唑 : 6 mg/k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一次,共 2 次,作为负荷剂量,之后 3 mg/kg,每 12 小时一次
棘白菌素类被推荐作为初始疗法。对于特定患者(包括非危重患者和被认为不可能有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属的患者)而言,氟康唑是可以接受的一线棘白菌素类替代药物。
如果无法耐受或无法获得初始抗真菌药物,则可考虑选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
伏立康唑可以有效治疗念珠菌血症,但作为初始疗法时,较氟康唑而言没什么优势。对于由克柔念珠菌或对伏立康唑敏感的光滑念珠菌导致的特定念珠菌血症病例,该药是推荐的降阶梯治疗口服药物。
疗程:血中念珠菌清除后2周,临床症状消失。若有并发症(如眼内炎、心内膜炎、骨髓炎),根据累及部位相应延长疗程。
如果患者有血管内导管,建议移除。
患者需收住ICU,积极液体复苏。低血压时可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和正性肌力药。
卡泊芬净 : 负荷剂量7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50mg,每日1次
或
米卡芬净 : 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或
阿尼芬净 : 负荷剂量20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100mg,每日1次
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 : 3~5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
如果患者病情危重,近期有唑类用药史,或由光滑念珠菌引起,建议使用棘白菌素类。有报道称,虽然光滑念珠菌耐药仍不常见,但在不断上升。[44][45]
如果无法耐受或无法获得初始抗真菌药物,则可考虑选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
疗程:血中念珠菌清除后2周,临床症状消失。若有并发症(如眼内炎、心内膜炎、骨髓炎),根据累及部位相应延长疗程。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氟康唑 : 800 mg,静脉使用/口服,每日一次
或
伏立康唑 : 3-4 mg/kg,静脉使用/口服,每 12 小时一次
如果感染是由光滑念珠菌引起的,则只应在有氟康唑敏感或伏立康唑敏感分离株的患者中考虑转换到大剂量氟康唑或伏立康唑。[18]
如果患者有血管内导管,建议移除。
患者需收住ICU,积极液体复苏。低血压时可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和正性肌力药。
卡泊芬净 : 负荷剂量7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50mg,每日1次
或
阿尼芬净 : 负荷剂量20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100mg,每日1次
或
米卡芬净 : 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 : 3~5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氟康唑 : 负荷剂量80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400mg,每日1次。
或
伏立康唑 : 6 mg/k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一次,共 2 次,作为负荷剂量,之后 3-4 mg/kg,每 12 小时一次
初始疗法使用棘白菌素类。
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作为替代药物。
非危重患者和没有既往唑类暴露史的患者可以选用氟康唑。
如要考虑覆盖霉菌,选用伏立康唑。对于已证实血液中无念珠菌且有伏立康唑敏感分离株的临床情况稳定的患者,在治疗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时,也可以将其用作降阶梯疗法。
疗程:血中念珠菌清除后2周,临床症状消失。若有并发症(如眼内炎、心内膜炎、骨髓炎),根据累及部位相应延长疗程。
如果患者有血管内导管,应考虑移除导管。
患者需收住ICU,积极液体复苏。低血压时可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和正性肌力药。
卡泊芬净 : 负荷剂量7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50mg,每日1次
或
米卡芬净 : 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或
阿尼芬净 : 负荷剂量20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100mg,每日1次
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 : 3~5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或
伏立康唑 : 6 mg/k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一次,共 2 次,作为负荷剂量,之后 3-4 mg/kg,每 12 小时一次
大多数患者初始治疗选棘白菌素类,特别是由光滑念珠菌引起。有报道称,虽然光滑念珠菌耐药仍不常见,但在不断上升。[44][45]
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作为替代药物。
如要考虑覆盖霉菌,选用伏立康唑。
疗程:血中念珠菌清除后2周,临床症状消失。若有并发症(如眼内炎、心内膜炎、骨髓炎),根据累及部位相应延长疗程。
如果患者有血管内导管,应考虑移除导管。
患者需收住ICU,积极液体复苏。低血压时可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和正性肌力药。
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 : 3~5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或
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 : 3~5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
和
氟胞嘧啶 : 25mg/kg/d,口服,分4次给药
卡泊芬净 : 负荷剂量7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50mg,每日1次
或
阿尼芬净 : 负荷剂量200mg,静脉滴注,后续剂量100mg,每日1次
或
米卡芬净 : 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合并心内膜炎,推荐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胞嘧啶,大剂量棘白菌素类可作为替代治疗。氟康唑可作为降级治疗方案。总疗程至少6周,尽管一些患者不能实施瓣膜置换术,但可考虑接受氟康唑长期抑制治疗。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氟康唑 : 400mg,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1次
氟康唑可作为降级治疗方案。总疗程至少6周,尽管一些患者不能实施瓣膜置换术,但可考虑接受氟康唑长期抑制治疗。
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 : 3~5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
和
氟胞嘧啶 : 25mg/kg/d,口服,分4次给药
氟康唑 : 400mg,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1次
或
伏立康唑 : 每12小时给药1次,每次6mg/kg,共2次作为负荷剂量,静脉滴注,之后4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
应使用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来治疗眼内炎,以消除由唑类耐药分离株导致的感染。可以考虑使用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来治疗唑类敏感分离株。根据连续的眼科检查结果,疗程持续4~6周或更长。
氟康唑 : 400mg,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1次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 : 0.5~0.7mg/kg/d,静脉滴注
肾念珠菌病的治疗根据临床表现;肾盂肾炎选用氟康唑治疗2周,两性霉素B可作为替代。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