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区分患者为初发高血糖还是未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时,既往病史尤为重要。 对于初发高血糖患者,鉴别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有助于制定住院期间的降糖方案。 例如,对1型糖尿病需要更警惕出现糖尿病酮症。

病史

高血糖

  • 对于已患糖尿病的患者复习其既往用药史,有助于优化出院后的治疗方案。

  • 对于既往没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用药史可能提示近期曾使用糖皮质激素,这也可能导致暂时性高血糖。

低血糖

  • 低血糖患者可出现意识水平下降、行为异常、出汗、心动过速、抽搐或昏迷。 迅速识别症状和体征是进行及时治疗的关键。

  • 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并导致血糖反向调节机制受损。

  • 发生低血糖的高危患者包括:高龄、营养不良、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肝肾功能不全。[10][11]

查体

患者应接受针对当前病情的全面体检。

已知或疑似糖尿病的患者可从以下检查中获益:

  • 眼部检查:使用眼底镜进行眼底检查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

  • 振动觉和尼龙丝检查:采用简单的测试,如针刺觉、振动觉(使用一个128Hz的音叉)、10g尼龙丝压力觉和踝反射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

检查

  • 所有住院患者应常规进行血糖检测,这是诊断高血糖的首要依据。

  • 对于既往已有糖尿病或初发高血糖患者,应在住院期间监测毛细血管血糖(指末血糖),可进食患者可监测餐前及睡前血糖,禁食患者可每6小时检测一次。 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应立即检测指末血糖。

  • 美国糖尿病协会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新增了以下诊断标准:两次糖化血红蛋白≥48 mmol/mol (≥6.5%),或者单次糖化血红蛋白≥48 mmol/mol (≥6.5%) 且空腹血糖≥7 mmol/L (≥126 mg/dL) 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200 mg/dL)。糖化血红蛋白还有助于鉴别既往未被发现的高血糖与应激状态导致的高血糖。在新发高血糖时,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提示暂时性高血糖,可能与应激、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或肠外/肠内营养相关,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则提示糖尿病病程较长。住院期间一般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一检查。[1]

  • 所有高血糖的患者均应行肾功能检查以评估糖尿病肾脏病变,其中应包括血清肌酐,尿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

  • 1型糖尿病和疑似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应测定血酮。 在所有酮体中,β-羟基丁酸是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 这些测试也可用于监测酮症酸中毒的恢复程度。

  • 所有入院后初发高血糖的患者出院后为明确糖尿病诊断应随访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 异常指标需择日复查 如诊断不明确可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但该项检查通常不是必需的。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