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IM 可能发生在原发性 EB 病毒 (EBV) 感染的人群中,但并非普遍现象,具体取决于感染获得的年龄和其他宿主因素。

病史和体格检查

在发达国家,对于出现发热、疲乏、不适感、咽炎和颈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的 10-30 岁个体,应怀疑 IM。疾病通常逐渐发展,但在某些患者中,可能会突然发作。幼儿会可能与成人有类似的症状表现,但前者的感染更常为亚临床性或轻度的,伴有非特异性症状。非 EBV 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症状通常不那么显著。轻度前驱症状持续数天,包括不适感、疲乏以及有时存在的发热,可进展至急性阶段。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和成人中,IM 临床表现可能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疾病表现类似。IM 症状既可能在数天内消退,又可能持续 3-4 周(某些症状可能持续长达 8 周)。可能偶发双相性疾病,即症状在初始改善后恶化。某些 IM 症状(例如疲乏)的完全消退可能需要几个月。

持续监测 IM 患者是否发生可能的并发症(例如气道阻塞、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

实验室评估

典型特征为:全血细胞计数所见淋巴细胞增多至少 50% 以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10% 或以上。[31][32] 贫血症和网织红细胞增生症提示溶血性贫血症继发于 EBV 感染。

IM 通常通过阳性凝集试验(例如单滴试验)确诊,这提示存在异嗜性抗体,大多数实验室有现成的该项检查。在包含 6 项不同商用异嗜性抗体试验的多中心评估中,该试验的敏感性为 81% -95%,特异性为 98%-100%。[33] 在临床实践中,这些试验在 IM 早期成人患者中的敏感性较低。患病第一周假阴性率高达 25%;第二周和第三周,假阴性率为 5% 至 10%。[31][34] 约 10% 的 IM 成年患者的异嗜性抗体持续阴性。 在 4 岁以下儿童中,该试验也可能呈阴性。[35] 假阳性结果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CMV 感染、弓形体病、风疹和淋巴瘤患者,以及早期 HIV 感染导致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的患者。

更为准确的 IM 诊断法是检测针对病毒抗原(例如病毒壳蛋白抗原 (VCA) 和 EBV 核抗原 (EBNA))的 EBV 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检查。 在无症状的幼儿中通常呈阳性。

特异性抗原对于区分急性和既往感染很重要。 大多数患者症状发作时可检测到 VCA 免疫球蛋白 M,在 2~3 周内达到峰值,并在 4 个月后消失。 VCA 免疫球蛋白 G 在 2~3 个月内达到峰值,并持续终身。 早期抗原 (EA)的抗体在急性发作期上升,在 3~4 个月内消失,并可能在 EBV 感染再激活后再次出现。 在一些临床健康人群中也可检测到 EA 抗体。 EBNA 抗体在消退期上升,并终身可检测到。[35] 这些抗体在 6-8 周后生成并可用于区分既往感染,或作为排除急性 EBV 感染的证据。[36]

实时 PCR(随反应进行实时检测扩增的DNA)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但较昂贵且不常用于临床实践。 当血清诊断无法确定 EBV 感染时,它可能会很有效果。[37]

如果检查结果不能证实 EBV 感染为症状的原因,则应考虑其他诊断。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不是常规检查,但是它有助于检测脾肿大,因为临床检查有时无法发现不明显的脾肿大。 如果脾肿大患者的 EBV 特异性实验室检测呈阴性,则应考虑其他诊断来解释脾肿大。 可使用超声监测脾脏大小,且只有在检查到脾脏已恢复至正常大小后,才可允许患者参与接触性运动。


静脉穿刺和抽血的动画演示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