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葡萄糖酸钙 : 起始剂量 90 mg,静脉使用,给药 10 分钟(可重复),之后 0.5 - 1.5 mg/kg/小时,静脉输注
更多应通过大口径静脉输液管道缓慢给予葡萄糖酸钙,最好是使用中央静脉导管,以最大程度减小疼痛。[2][3][21][22][23] 最初输注后可重复进行输注。
应检查静脉插入部位是否有局部渗出和血管外渗的体征。皮下血管钙外渗可引起组织坏死,应避免。
需要进行心电图连续监测。应经常监测白蛋白校正血清总钙或血清离子钙。应检查血清镁和血清磷酸盐水平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ABG) 以排除碱中毒。
治疗目标是减轻急性症状,使白蛋白校正血清总钙达到大约 2 mmol (8 mg/dL) 或血清离子钙达到 1 mmol/L (4 mg/dL) 水平。
过渡至口服方案时可以安全出院。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硫酸镁 : 1 g,静脉/肌肉注射,6 小时一次
严重缺乏镁时,可行静脉或肌内给药。静脉补充镁时,建议持续心电图监测。
建议经常监测血清镁、血清总钙(和白蛋白)或离子钙。
治疗目标是减轻急性症状并将镁恢复至正常范围。
过渡至口服方案时可以安全出院。
碱中毒可通过促使钙与白蛋白结合而降低血清钙的离子化比例。
碱中毒可引发较白蛋白校正血清总钙提示的更为严重的临床状况。
如果解决了碱中毒的病因(例如,疼痛、呕吐或应激),则可能加快低钙血症的恢复。
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手术后会进行常规补钙,即使预计甲状旁腺功能会在初始阶段甲状旁腺活性降低或缺失后恢复。
定期检查血清总钙和白蛋白,并在任何剂量变化后尽快检查。血清磷酸盐、血清钙和血清肌酐均应定期检测。
如果患者仍无症状,只是服用预防剂量的钙剂,则术后 2 周可以停用钙补充剂。
治疗目标是维持:白蛋白校正血清总钙在较低的正常范围内 (2.00 至 2.13 mmol/L [8.0 至 8.5 mg/dL]),或在避免高钙血症的前提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且钙×磷酸盐乘积应<4.4 mmol²/L² (<55 mg²dL²)。
碳酸钙应在进餐时服用;枸橼酸钙可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服用。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骨化三醇 : 0.25 μg,口服,每日一次或两次
若术后 24 小时血清钙仍偏低,则添加低剂量的骨化三醇。
具有生物学活性形式的维生素 D、骨化三醇(1,25-二羟维生素 D)优于维生素 D2 或 D3,因为骨化三醇起效更快、半衰期更短,因而使用骨化三醇时发生慢性中毒的风险更低。
定期监测血清钙、白蛋白、磷酸盐和肌酐。
治疗目标是:避免高钙血症和高磷酸盐血症;维持白蛋白校正血清总钙在较低的正常范围内 (2.00-2.13 mmol/L [8.0-8.5 mg/dL]),或在避免高钙血症的前提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维持钙×磷酸盐乘积应<4.4 mmol²/L² (<55 mg²dL²)。
对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门诊患者的管理,需转诊至经验丰富的内分泌科医生进行持续治疗。
若低钙血症为轻至中度,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且无低钙血症的体征,可采用口服钙、骨化三醇、维生素 D 和/或镁剂的维持治疗方案。
定期监测尿钙和肌酐,以及血钙、白蛋白、磷酸盐和肌酐。
建议定期实行肾脏影像学检查,了解是否出现钙化和结石。
治疗目标是: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和高磷酸盐血症;维持白蛋白校正血清总钙在较低的正常范围内 (8.0-8.5 mg/dL [2.00-2.13 mmol/L]),或在避免高钙血症的前提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维持总 24 小时尿钙<300 mg (<7.5 mmol);且维持钙×磷酸盐乘积应<4.4 mmol²/L² (<55 mg²dL²)。
定期监测血清钙、白蛋白、磷酸盐和肌酐。
具有生物学活性形式的维生素 D、骨化三醇(1,25-二羟维生素 D)优于维生素 D2 或 D3,因为骨化三醇起效更快、半衰期更短,因而使用骨化三醇时发生慢性中毒的风险更低。
碳酸钙应在进餐时服用;枸橼酸钙可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服用。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甲状旁腺激素 : 起始剂量 50 μ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并根据血清钙水平和反应每 2-4 周调整一次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00 μg
更多在对钙补充剂和骨化三醇反应不满意的患者中,可考虑将其作为辅助治疗。
开始时,可降低钙和/或骨化三醇的口服剂量,同时密切监测血清钙水平和症状。
大约每 2-4 周调整一次剂量,密切监测生化和临床情况。生化监测包括血清钙、白蛋白、磷酸盐和肌酐,以及尿钙和肌酐,并定期进行肾脏影像学检查,了解是否有钙化和结石形成。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氢氯噻嗪 : 25~50 mg,口服,每日一次或两次
或
氯噻酮 : 25~50 mg,口服,每日一次或两次
氨苯蝶呤/双氢克尿噻 : 起始剂量 37.5 mg(氨苯喋啶)/25 mg(氢氯噻嗪),口服,每日一次,之后根据反应逐步增加至 75 mg(氨苯喋啶)/50 mg(氢氯噻嗪),每日一次
在有高钙尿症或有患病风险的患者中,低剂量噻嗪类利尿药常常会显著降低尿钙排泄。
可以使用氢氯噻嗪或氯噻酮,或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联合治疗(例如,氨苯喋啶/氢氯噻嗪)。利尿剂治疗应配合低盐饮食。
应定期监测电解质(钠、钾、氯化物)、肾功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和尿钙和肌酐,并在任何剂量变化时监测。
治疗目标是避免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钙血症和脱水,维持 24 小时尿钙<7.5 mmol (<300 mg)。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氧化镁 : 400 mg,口服,每日一次或两次
更多若轻度至中度低钙血症伴有低镁血症,可考虑口服镁补充剂。
如果存在镁缺乏,则补充镁能够使甲状旁腺正常分泌 PTH,从而将血清钙恢复至正常水平。
定期监测血清镁及血清钙、磷酸盐和肌酐。
治疗目标是将血清镁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大约 20% 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存在非手术性病因。在该类情况下,除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外,应解决合并的其他医疗问题。
例如,在 1 型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 (APS1) 患者中,强制要求注意谨慎实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以及针对其他影响 APS1 患者病症的常规筛查和治疗,例如引起吸收不良的乳糜泻,这可能会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治疗的成功。
在所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影响镁或钙吸收的药物(例如,质子泵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增强钙排泄的药物(例如,袢利尿剂)可能需要逐渐减量或停用,以获得更为稳定的低钙血症控制疗效。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甲状旁腺激素 : 起始剂量 50 μ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并根据血清钙水平和反应每 2-4 周调整一次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00 μg
更多在对钙补充剂和骨化三醇反应不满意的患者中,可考虑将其作为辅助治疗。
开始时,可降低钙和/或骨化三醇的口服剂量,同时密切监测血清钙水平和症状。
大约每 2-4 周调整一次剂量,密切监测生化和临床情况。生化监测包括血清钙、白蛋白、磷酸盐和肌酐,以及尿钙和肌酐,并定期进行肾脏影像学检查,了解是否有钙化和结石形成。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氢氯噻嗪 : 25~50 mg,口服,每日一次或两次
或
氯噻酮 : 25~50 mg,口服,每日一次或两次
氨苯蝶呤/双氢克尿噻 : 起始剂量 37.5 mg(氨苯喋啶)/25 mg(氢氯噻嗪),口服,每日一次,之后根据反应逐步增加至 75 mg(氨苯喋啶)/50 mg(氢氯噻嗪),每日一次
低剂量噻嗪类利尿药常常会显著降低尿钙排泄。
可以使用氢氯噻嗪或氯噻酮,或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联合治疗(例如,氨苯喋啶/氢氯噻嗪)。利尿剂治疗应配合低盐饮食。
应定期监测电解质(钠、钾、氯化物)、肾功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和尿钙和肌酐,并在任何剂量变化时监测。
治疗目标是避免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钙血症和脱水,维持 24 小时尿钙<7.5 mmol (<300 mg)。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氧化镁 : 400 mg,口服,每日一次或两次
如果存在镁缺乏,则补充镁能够使甲状旁腺正常分泌 PTH,从而将血清钙恢复至正常水平。
定期监测血清镁及血清钙和血清磷酸盐。
治疗目标是将血清镁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大约 20% 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存在非手术性病因。在这些患者中,除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外,应解决合并的医疗问题。
例如,在 1 型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 (APS1) 患者中,强制要求谨慎实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以及针对其他病症的常规筛查和治疗,例如乳糜泻,这可能会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治疗的成功。
在所有患者中,影响镁或钙吸收的药物(例如,质子泵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或增强钙排泄的药物(例如,袢利尿剂)可能均需逐渐减量或停用,以获得更为稳定的低钙血症控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