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BMJ临床实践/BMJ Best Practice
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几乎所有患者的腰椎管狭窄都是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 随着机体的自然衰老,椎间盘蛋白多糖和水分减少,引起椎间盘变薄及椎间盘向周围突出, 进一步导致小关节承受的生物机械应力改变,造成小关节增生和黄韧带增厚、局部伴胶原和钙沉积。[7][8][9][10][11]

这些病理改变使椎管和神经根管径变窄,容纳硬膜囊和神经根的空间变小。 椎管前方可有椎间盘突入、侧方和后方可有增生的小关节和黄韧带突入,使得椎管在断层平面上产生典型的三角形或三叶草形状的表现。

病理生理学

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椎管管径狭窄的同时,也可引起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 骨性结构和纤维韧带的增生肥厚、椎间盘突出及椎体滑脱都会造成椎管狭窄, 进一步由马尾神经和/或神经根受压出现腿部症状。 跛行与脊柱中央管矢状径减小有关,但神经根受压症状则由侧隐窝和神经根狭窄引起。

椎管狭窄是由一系列的轻度退行性变累积形成的。 轻度椎间盘退行性变改变了椎间盘和两对小关节的机械力学。 随着椎间盘水分的丧失,承受轴向力和平行力的能力降低,使得小关节的负荷增加,出现关节炎性改变,如滑膜炎、关节软骨退变及关节面扩大。 小关节的退变进一步引起椎间盘破裂最终出现骨质增生。 许多无症状的腰椎管狭窄患者其X线片、CT或MRI扫描可发现腰椎退行性改变。 神经根症状和神经源性跛行与周围结构的直接压迫有关,也与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血供和氧供不足有关。 由于直立及行走可短暂增加脊柱前凸,所以可引起椎管狭窄和症状加重。 而脊柱前屈和坐位可以减少脊柱前凸,使椎管空间增大,改善血流,症状得以缓解。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人体自然衰老过程中必然发生的情况。 人体20岁以后开始出现腰椎退变,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80%的女性和95%的男性在影像上都能观察到椎体退行性改变。[12]

腰椎椎体滑脱在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中也常可见到,其原因是由于椎体后柱的退变使椎体前部结构向前滑动。[13] 这种椎体前滑脱多见于L4~L5节段,造成椎管狭窄加重。 与其他类型椎体滑脱不同,退行性腰椎体滑脱更多见于女性,一般发生脊柱不稳的情况较少,也极少进展加重。

上述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可造成腰背痛。 出现症状的腰椎管狭窄最多见于L4~5节段,其次为L3~4,L2~3,最后为L5~S1节段。[14]

分类

腰椎管狭窄症和神经根卡压综合征[1]

  • 先天性椎管狭窄

    • 软骨发育不全

    • 特发性椎管狭窄

  • 继发性椎管狭窄

    • 退行性

    • 先天性合并退行性

    • 创伤性

    • 医源性(椎板切除术或椎体融合术后)

    • 椎体滑脱

    • 代谢性(Paget病、肢端肥大症、黄韧带钙化)。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您没有英文内容的访问权限,如有此需求请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BMJ临床实践/BMJ Best Practice
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几乎所有患者的腰椎管狭窄都是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 随着机体的自然衰老,椎间盘蛋白多糖和水分减少,引起椎间盘变薄及椎间盘向周围突出, 进一步导致小关节承受的生物机械应力改变,造成小关节增生和黄韧带增厚、局部伴胶原和钙沉积。[7][8][9][10][11]

这些病理改变使椎管和神经根管径变窄,容纳硬膜囊和神经根的空间变小。 椎管前方可有椎间盘突入、侧方和后方可有增生的小关节和黄韧带突入,使得椎管在断层平面上产生典型的三角形或三叶草形状的表现。

病理生理学

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椎管管径狭窄的同时,也可引起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 骨性结构和纤维韧带的增生肥厚、椎间盘突出及椎体滑脱都会造成椎管狭窄, 进一步由马尾神经和/或神经根受压出现腿部症状。 跛行与脊柱中央管矢状径减小有关,但神经根受压症状则由侧隐窝和神经根狭窄引起。

椎管狭窄是由一系列的轻度退行性变累积形成的。 轻度椎间盘退行性变改变了椎间盘和两对小关节的机械力学。 随着椎间盘水分的丧失,承受轴向力和平行力的能力降低,使得小关节的负荷增加,出现关节炎性改变,如滑膜炎、关节软骨退变及关节面扩大。 小关节的退变进一步引起椎间盘破裂最终出现骨质增生。 许多无症状的腰椎管狭窄患者其X线片、CT或MRI扫描可发现腰椎退行性改变。 神经根症状和神经源性跛行与周围结构的直接压迫有关,也与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血供和氧供不足有关。 由于直立及行走可短暂增加脊柱前凸,所以可引起椎管狭窄和症状加重。 而脊柱前屈和坐位可以减少脊柱前凸,使椎管空间增大,改善血流,症状得以缓解。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人体自然衰老过程中必然发生的情况。 人体20岁以后开始出现腰椎退变,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80%的女性和95%的男性在影像上都能观察到椎体退行性改变。[12]

腰椎椎体滑脱在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中也常可见到,其原因是由于椎体后柱的退变使椎体前部结构向前滑动。[13] 这种椎体前滑脱多见于L4~L5节段,造成椎管狭窄加重。 与其他类型椎体滑脱不同,退行性腰椎体滑脱更多见于女性,一般发生脊柱不稳的情况较少,也极少进展加重。

上述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可造成腰背痛。 出现症状的腰椎管狭窄最多见于L4~5节段,其次为L3~4,L2~3,最后为L5~S1节段。[14]

分类

腰椎管狭窄症和神经根卡压综合征[1]

  • 先天性椎管狭窄

    • 软骨发育不全

    • 特发性椎管狭窄

  • 继发性椎管狭窄

    • 退行性

    • 先天性合并退行性

    • 创伤性

    • 医源性(椎板切除术或椎体融合术后)

    • 椎体滑脱

    • 代谢性(Paget病、肢端肥大症、黄韧带钙化)。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您没有英文内容的访问权限,如有此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