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狭窄神经源性跛行的一个主要鉴别诊断是由供血不足导致的血管源性跛行。两种情况都可见于老年患者。 血管源性跛行的腿痛通常伴有痉挛,始于远端肢体,逐渐向近端发展。 下肢供血不足的患者腰部前屈位症状不能缓解。 患有血管性跛行的患者难以完成氧需求增加的爬坡活动,但椎管狭窄的患者更容易完成,因为其在爬坡过程中腰部前屈。
对有足背脉搏减弱、皮肤营养性改变或其他动脉供血不足表现的患者,需进行外周循环系统的检查。
磁共振成像通常无典型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表现。
下肢超声多普勒和血管造影证实供血不足。
椎间盘突出通常引起单侧神经根病(即某一特定皮区疼痛和麻木,偶有某一肌群肌无力),而非神经源性跛行。起病通常较急,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椎间盘突出在年轻患者(30-60 岁)中更为多见。
磁共振成像提示椎间盘向旁正中、外侧或神经管方向突出,无明显椎管狭窄。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通常产生胸背部疼痛。 患者有外伤、长期使用激素或老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的病史。
如马尾节段无骨折片后凸,一般不出现神经源性跛行。 极少数患者由于骨折片后凸压迫产生相应节段胸部神经根症状或脊髓受压症状。
X线平片、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骨折。
可有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伴或不伴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 通常以背痛为主要症状,且夜间痛明显。 患者常坐立不安,无明显症状缓解体位。 转移病灶所引起的疼痛可能远比退行性疾病所引起的普通背痛更为严重。
相对较短时间内(数天至几个月)出现背痛和神经症状。 神经症状在腰椎狭窄中更为常见,包括明显的肌肉无力、截瘫、膀胱及肠道不适。
X线平片、CT或磁共振成像提示一个或多个节段的椎体和/或椎弓破坏。
静脉吸毒者、血液透析者及糖尿病者为高危人群。 免疫抑制患者和HIV感染者中多见,皮肤或尿路感染即可能引起脊柱骨髓炎。 需要询问患者有无近期感染及体重下降。
如有硬脊膜外脓肿形成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但不会出现神经源性跛行, 以背痛为主要表现。
X线平片提示椎体间间隙消失,骨皮质边缘侵蚀。
磁共振成像上受累椎体和椎间盘间隙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增加。
血培养结果可能是阳性。
CT引导穿刺活检是确诊首选检查。
原发脊柱肿瘤罕见。 髓内肿瘤引起的疼痛在夜间及卧位时明显(静脉瘀滞压迫),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疼痛。
脊髓或马尾受压引起的神经症状较椎管狭窄更为常见。
X线平片、CT或磁共振成像提示肿瘤。
通常见于男性青年患者(30~40岁起病)。 背部晨僵,髋关节疼痛肿胀(大关节炎引起)。 休息不能缓解,而运动后改善。
X 线平片、CT 或 MRI 显示了‘竹节状脊柱’(即脊柱多节段融合)的典型图像。 X线片上髂关节可融合消失。
HLA-B27抗原检测阳性。
疼痛可向大腿外侧面放射(假性神经根症状),但很少累及大腿后面及膝关节以下。 麻木及感觉异常与神经支配皮肤区域无关。 行走可诱发疼痛,但与神经源性跛行不同,疼痛常由于患侧卧位引起。 症状多为单侧。 患有股骨大转子滑囊炎者股骨大转子局部压痛明显,Patrick试验阳性(髋关节外旋疼痛加重)。
X线平片、CT或磁共振成像可能提示无明显腰椎狭窄的髋关节病变。 磁共振成像也可提示大转子区的炎性改变。
长期糖尿病史, 足部疼痛为袜套样,与神经支配皮肤区域无关。 疼痛为持续烧灼痛,与活动无关。 检查者指压即可产生患者足底疼痛。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出现膀胱功能异常。
肌电图提示多轴索单发感觉神经病表现。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发热、乏力、背痛是早期最明显的症状。 局部可有压痛,伴或不伴神经功能障碍。 脓肿可能来源于椎间盘炎扩散、血源性播散或注射、手术、穿通伤造成的直接感染。
增强磁共振成像提示硬脊膜外脓肿。
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可升高。
血培养结果可能是阳性。
无椎管狭窄者,椎间盘及小关节退行性改变可引起背痛并放射至臀部及大腿后部。 腰部前屈加重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疼痛,过伸位加重小关节所引起的疼痛。 疼痛为机械性压迫所致,非跛行或神经根性痛。
X线平片提示椎间盘高度变窄及退行性改变。
磁共振成像提示椎间盘脱水变薄,小关节退行性改变,无神经结构受压。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