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几乎总是基于病史、查体和临床判断。 第一步是识别患者的反应是否严重(威胁生命的过敏反应/过敏样反应)。 如怀疑有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行动。 不太严重的反应可以采用缓解症状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急性接触时,正式的检测几乎没有帮助;无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明确诊断。
风险分层的做法是指导治疗的关键,必须单独根据临床表现进行。 务必记得频繁地重新评估患者,因为他们的状况可能会迅速恶化。
主要 ABC 评估:在这些方面的任何异常均提示需要立即进行干预(立即治疗和准备转移到急诊室或高级护理环境):
呼吸道通畅和维持呼吸道的能力
口腔或舌头肿胀的证据
颈部或喉咙听到喘鸣
吞咽自己的分泌物或存在流涎
自主呼吸存在问题、呼吸困难、喘鸣、咳嗽、空气饥
脉搏可及、脉率、脉律
皮肤潮红(血管舒张)或皮肤苍白、湿冷(血管收缩)。
局部反应
通常出现水肿和疼痛。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小黄蜂蜇伤右眼上方 24 小时后,眼眶周围肿胀Tom Morrissey 提供 [Citation ends].
急性期时,蜘蛛咬伤可能会出现一两个小的牙印。
咬伤和蜇伤后的非过敏反应和非过敏样变态反应的特点包括咬伤/蜇伤部位疼痛、风疹块和潮红形成、温暖和瘙痒。[28][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马蜂蜇伤后形成的风疹块Theodore Freeman 提供 [Citation ends].
通常是自限性的,仅限于皮肤和软组织。
脓肿通常有可触及的波动。
急性期时,可能难以或不可能区分咬伤和蜂窝织炎。但是,最初几乎从不会出现感染。
如果几天后没有改善,可能已经形成继发性感染。
其后常出现皮肤变态反应。 蜇伤后皮肤可保持数天至数周的敏感。 某些人可能发生永久皮肤变色。
全身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从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大气道水肿或低血压中的任意组合到涉及呼吸衰竭的致命性严重过敏反应和心血管功能衰竭。[1]当符合下述 3 项标准中的任何 1 项时,很可能是严重过敏反应:[1][2][3]
反应急性发作,涉及皮肤(黏膜组织)及呼吸功能障碍和/或血压下降
在接触可能的变应原后反应迅速发作,且涉及 2 个或更多器官系统(呼吸道、皮肤、血压下降、和/或持续的胃肠道症状)
接触已知变应原后血压下降
除了确定局部反应症状和严重过敏反应/严重过敏样反应症状,询问病史因素(例如,发生的时程、易于暴露于昆虫的行为和咬伤事件目击过程)也重要。病史应包括蜇伤的来源、地点、时间和方式;询问暴露次数;寻找咬伤或蜇伤事件是否有目击者;确定事件发生后已经历的时间;弄清楚暴露于昆虫时患者正在做什么;并确定患者是否服用过任何药物或进行过任何自我处理。
发生的时间过程
一些咬伤和蜇伤(例如,马蝇咬伤、黄蜂蜇伤)会导致立即疼痛和局部受伤/出血。其他咬伤(例如,蜱咬伤)不会立即觉察到。罕见情况下,隐士蜘蛛咬伤进展缓慢,但会不间断地导致局部组织进行性坏死。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棕色隐士蜘蛛(斜蛛属)Rick Vetter 提供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已报告的棕色隐士蛛(斜蛛属)毒液螫入后的病变Theodore Freeman 提供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报告的棕色隐士蜘蛛(斜蛛属)毒液蜇入后的病变Theodore Freeman 提供 [Citation ends]. 火蚁蜇伤约 24 小时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特征性无菌性脓疱的形成。[18][19]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火蚁蜇后形成的假性脓疱Theodore Freeman 提供 [Citation ends].
咬伤/蜇伤后进入体内的物质可引起延迟性反应与症状,可能要到数小时/数天后才被注意到。 通过咬伤传播的感染也通常不会立即显现。
血清病是一种不常见的延迟反应,通常发生在毒液螫入大约一周后。 症状包括发热、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头痛。 极罕见情况下,血管炎和免疫学并发症可导致肾小球肾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横贯性脊髓炎、视神经炎和其他神经病。[4][5][6][7]
既往病史可能揭示既往暴露史(严重反应史、过敏体质/过敏症史、既往多次接触史)。 也可能揭示既往感染或免疫受损状态、发热和寒战和/或感染源(指向感染)接触史。 处于免疫受损状态的患者咬伤/蜇伤后出现继发性感染的风险更高。 同样重要的是,应确定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咬伤/蜇伤及其治疗均可加重某些心血管疾病。
用药史可能会提示使用了某些影响治疗效果的药物(例如,β 受体阻滞剂)。
大多数咬伤和蜇伤只会引起痛、痒或皮疹等皮肤表现。然而,有针对性的查体必须首先关注更迫切的威胁,并评估呼吸、心血管和胃肠道系统。只有确定没有任何可即刻威胁生命的因素时,才能将重点转移到皮肤科检查。
患者病情稳定后,有针对性的检查必须至少包括对以下系统的评估。如果下列 4 个系统中有 2 个或以上出现异常,可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
心血管系统:评估心率、心律、杂音、血压、脉搏强度、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肢体颜色、四肢温度。
呼吸系统:评估呼吸频率,呼吸功、血氧饱和度、喘鸣(通常发生在吸气时,可在颈部听到),哮鸣(通常发生在呼气时,可在肺部听到)、啰音或湿罗音(心血管衰竭体征)。
神经系统:评估警觉、知觉清晰度、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脉搏或血压波动、局部或全身发汗)、震颤、痛性痉挛、肌束震颤、局部疼痛、全身疼痛。 黑寡妇蜘蛛咬伤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黑寡妇蜘蛛(寇蛛属);红色沙漏标记部分并不总是这样的形状,且可能不存在Rick Vetter 提供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黑寡妇蜘蛛(寡妇蛛属)Bill Banner 提供 [Citation ends].
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评估是否有腹痛及其位置和性质(肌紧张、肌卫、反跳压痛、子宫痛性痉挛);是否有肠鸣音。 黑寡妇蜘蛛咬伤可出现类似外科急腹症的急性腹部绞痛。
皮肤科评估
咬伤或蜇伤部位是否可见? 是否有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 是否可见牙印?
咬伤或蜇伤的位置和数量?
毒刺是否仍然存在体内?
皮疹是否凸起和发痒(蜜蜂和黄蜂蜇伤常出现风疹块/荨麻疹)?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马蜂蜇伤后形成的风疹块Theodore Freeman 提供 [Citation ends].
是否有局部发红或肿胀?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小黄蜂蜇伤右眼上方 24 小时后,眼眶周围肿胀Tom Morrissey 提供 [Citation ends].
是否有弥漫性或全身皮疹?
外观是否类似于蜂窝织炎?
是否有脓肿形成(皮下或深层组织波动感)的证据?
皮疹是否有一定的形状或图案? 线性凸起皮疹可能代表接触过毒毛虫或接触性皮炎(如漆树毒)而非昆虫蜇伤。
是否有脓疱? 环形小脓疱提示火蚁蜇伤。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火蚁蜇后形成的假性脓疱Theodore Freeman 提供 [Citation ends].
蜱咬伤后靶心状皮疹提示莱姆病。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莱姆病的游走性红斑Janak Koirala(医学博士、公共卫生学硕士)、Tin Han Htwe(医学博士)和 Christian Speil(医学博士)提供 [Citation ends].
蜱咬伤后累及手掌和脚掌提示洛矶山斑疹热。
是否有坏死?罕见情况下,隐士蜘蛛咬伤进展缓慢,但会不间断地导致局部组织进行性坏死。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棕色隐士蜘蛛(斜蛛属)Rick Vetter 提供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已报告的棕色隐士蛛(斜蛛属)毒液螫入后的病变Theodore Freeman 提供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报告的棕色隐士蜘蛛(斜蛛属)毒液蜇入后的病变Theodore Freeman 提供 [Citation ends].
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在出现症状 1 至 5 小时内采血以获得类胰蛋白酶水平可以确认肥大细胞被激活,可能有助于确诊严重过敏反应。
血清纤维蛋白溶酶基线水平升高与昆虫叮咬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密切相关,推荐针对疑似因蜜蜂和黄蜂叮咬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史的个体,检查基线血清纤维蛋白溶酶水平。[1][3][29]
包括毒液皮肤试验或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在内的皮肤试验有助于确定既往遭受严重攻击的个体是否很好地适用脱敏治疗。[1][15][30]该试验不应在急性期进行,因为反应介质的耗尽可能会导致假阳性反应。皮肤试验应在急性事件之后 2 至 6 周进行。鉴于严重(过敏或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具有特应性,普遍筛查不切实际。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