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如果可行,应优先选择口服液体。 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静脉注射低渗液体,如 5% 的右旋糖溶液和 0.45% 的氯化钠溶液。 输液速度将取决于输液的张力、高钠血症的水平和所需的降低速度、患者的年龄和估计的体液总量。[32]
治疗急性或慢性高钠血症时,定期反复评估电解质(通常每日数次)至关重要。 对于急性高钠血症,最多可将血清钠浓度每小时降低 1 mmol/L(1 mEq/L)。[32]
对于慢性高钠血症或持续时间未知的高钠血症,纠正速度应显著放慢,因为积累的电解质需要数日才能充分消散。[32] 这也适用于使用去氨加压素的患者,因为血清钠降低速度增快。 对于这些患者,为降低惊厥发作和脑水肿的风险,血清钠的纠正不应快于每小时 0.5 mmol/L(0.5 mEq/L)。 建议血清钠每 24 小时应降低 10 mmol/L(10 mEq/L),直至 145 mmol/L(145 mEq/L)的目标浓度。[32]
去氨加压素 : 新生儿和 4 岁以下的儿童:剂量请遵医嘱;年满 12 岁的儿童和成人:0.1~1 mg/日,分 2~3 次口服,或 0.5~4 µg/日,静脉或皮下注射
治疗方法为胃肠外或口服去氨加压素(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类似物,半衰期更长、抗利尿作用更具有特异性)。 患者应尽可能从低剂量开始使用药物,随后再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 幼儿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非常困难,因为血清渗透压变化迅速且有时会发生不明原因的变化。[35] 最初应使用低剂量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并评估患者的临床反应以避免过度纠正和低钠血症。[35]
尿量通常会在 1 至 2 小时内减少,且治疗效果持续 6 至 18 小时。
在进一步使用去氨加压素前,应允许再次出现多尿,因为利尿可能仅是一过性的(单次给药足以满足要求)。
也应治疗体液丢失和高钠血症。 应鼓励意识清醒患者多饮水。 但是,可能需要静脉输液(如 5% 的右旋糖溶液和 0.45% 的氯化钠溶液)以预防高钠血症。
治疗相关高钠血症时,定期反复评估电解质并测定血清钠、尿渗透压和血清渗透压浓度至关重要。
使用去氨加压素的患者血清钠降低速度增快,因此建议降低输液速度并定期评估血清钠水平。 对于这些患者,为降低惊厥发作和脑水肿的风险,血清钠的纠正不应快于每小时 0.5 mmol/L(0.5 mEq/L)。 建议血清钠每 24 小时应降低 10 mmol/L(10 mEq/L),直至 145 mmol/L(145 mEq/L)的目标浓度。[32]
去氨加压素 : 新生儿和 4 岁以下的儿童:剂量请遵医嘱;年满 12 岁的儿童和成人:0.1~1 mg/日,分 2~3 次口服,或 0.5~4 µg/日,静脉或皮下注射
如果出现多尿,尿渗透压较低,或发展成高钠血症,则很可能患有中枢性尿崩症并且患者应使用去氨加压素。[1] 去氨加压素是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类似物,半衰期更长、抗利尿作用更具有特异性,并能减少尿量损失。
对于急性疾病,优先采用胃肠外或口服用药。 患者应尽可能从低剂量开始使用药物,随后再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 幼儿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非常困难,因为血清渗透压变化迅速且有时会发生不明原因的变化。[35] 最初应使用低剂量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并评估患者的临床和生化反应以避免过度纠正和低钠血症。[35]
对于急性疾病,在进一步使用去氨加压素前,应允许再次出现多尿,因为利尿可能仅是一过性的(且立即使用几剂就足以满足要求)。 近期接受垂体手术或受到外伤的患者,也具有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的三阶段反应的风险,随后可能发生一过性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最后造成永久性中枢性尿崩症。 因此,监测水平衡和钠浓度非常重要,即使是需要定期定量使用去氨加压素的患者,因为他们可能具有发生低钠血症的风险。
也应治疗体液丢失和高钠血症。 应鼓励意识清醒患者多饮水。 但是,可能需要静脉输液(如 5% 的右旋糖溶液和 0.45% 的氯化钠溶液)以预防高钠血症。
治疗相关高钠血症时,定期反复评估电解质并测定血清钠、尿渗透压和血清渗透压浓度至关重要。
使用去氨加压素的患者血清钠降低速度增快,因此建议降低输液速度并定期评估血清钠水平。 对于这些患者,为降低惊厥发作和脑水肿的风险,血清钠的纠正不应快于每小时 0.5 mmol/L(0.5 mEq/L)。 建议血清钠每 24 小时应降低 10 mmol/L(10 mEq/L),直至 145 mmol/L(145 mEq/L)的目标浓度。[32]
去氨加压素 : 新生儿和 4 岁以下的儿童:剂量请遵医嘱;年满 4 岁的儿童和成人:0.1~1 mg/日,分 2~3 次口服;年满 12 岁的儿童和成人:2~4 μg/日,分 2 次静脉或皮下注射
或
鼻内使用去氨加压素 : 新生儿和 3 月龄以下的儿童:剂量请遵医嘱;年满 3 月龄的儿童:2~30 μg/日,分 1~3 次鼻内使用;年满 12 岁的儿童和成人:10~40 μg/日,分 1~3 次鼻内使用
可选去氨加压素治疗。[36] 去氨加压素是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类似物,半衰期更长、抗利尿作用更具有特异性,并能减少尿量损失。 有口服、鼻内和胃肠外用制剂。 鼻内和口服去氨加压素的效力相同。 口服可能更可靠,尤其是当鼻内吸收发生变化时,如上呼吸道感染期间。 患者可能会优先选择口服。
患者用药剂量需个体化。 应从较低剂量开始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增加剂量。 每次用药的平均有效时间为 6 至 18 小时之间。 对于某些患者,单次夜间用药足以满足要求。 幼儿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非常困难,因为血清渗透压变化迅速且有时会发生不明原因的变化。[35] 最初应使用低剂量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并评估患者的临床反应以避免过度纠正和低钠血症。[35]
应根据患者口渴情况和尿量指导后续用药。 可建议患者每周有 1 日延迟给药,以利尿和减轻过量水负荷,从而预防低钠血症。 随后患者可正常用药。[37]
治疗的主要依据是确保患者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即液体摄入量足以弥补液体丢失和不显性失水),以预防脱水。
应鼓励患者自由饮水以及口渴时饮水。 持续自由饮水和有卫生间设施至关重要,因为患者可能需要每 1 至 2 小时排一次尿。[2]
但是,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难以摄取足够量的水,因为患者每日的排尿量可多达 20L。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