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病史和体格检查可提供有关地高辛过量的诊断线索。所有疑似地高辛中毒或接触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心电图、地高辛浓度、电解质和肾功能检查。有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都应怀疑为地高辛中毒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对患者的用药史进行记录,包括任何补品、草药、处方药和植物提取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P-糖蛋白/细胞色素3A4抑制剂的使用。

病史和急性中毒检查

在急性地高辛中毒中,患者或家属可提供药物接触或自杀史。急性地高辛中毒的特征是:在接触地高辛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患者没有症状,之后出现迅速恶化。症状通常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和/或腹部疼痛(不太常见),有可能出现心悸、晕厥和呼吸困难。急性地高辛中毒可能会导致几乎所有类型的心律失常。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两种药物是地高辛和洋地黄毒苷。

病史和慢性中毒检查

慢性地高辛中毒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慢性地高辛中毒过程中的疼痛感更少,症状不太明显。如果出现一下症状,则可考虑为慢性地高辛中毒:恶心、厌食、腹痛、乏力、疲倦、心悸、晕厥、呼吸困难、有黄色晕圈的色觉紊乱(黄视症)、视力模糊、视力模糊和复视。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和呕吐)和全身非特异性感觉(全身乏力及全身不适),但也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需要强制进行的检查

所有疑似地高辛中毒或接触的患者都应强制进行心电图检查。

应当对地高辛血清浓度进行测量,但是只有在药物分布完成后(最后一次服药4~6小时后)才能反映真实的地高辛血清浓度。就诊时应立刻获取血清浓度,但是通常需要再次检测血清浓度,因为太早取得的血清不能反映分布水平。没有确切的地高辛血清浓度(SDC)能够预测慢性中毒。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患者对地高辛的易感性(比如低钾血症、容量状态、合并症、年龄和慢性疾病)。[21]没有服用地高辛的患者可能也可测出地高辛水平,该水平来自高水平的循环内源性地高辛样物质(EDLS)。妊娠、肾功能衰竭和低体温症等情况可产生内源性地高辛样物质;但是,这些患者的水平很少超过0.3nmol/L(0.2ng/ml)。此外,安体舒通和非地高辛的强心苷类物质(如洋地黄毒甙和夹竹桃苷)可导致地高辛浓度假阳性升高。此外,我们已经知道亚洲人参、西伯利亚人参和西洋参可干扰使用荧光偏振技术的血清地高辛测量。[24]

血清钾浓度是急性地高辛中毒的重要预后标志物,也能够反应中毒的严重度。

肾功能应进行评估,因为肾功能可影响从血液中清除地高辛的速度。

此外,血清镁应进行测定,因为低水平的血清镁可加剧地高辛中毒的心脏症状。

急性中毒诊断结果

通常情况下,急性地高辛中毒患者有以下症状:

  • 心律失常,该症状与自律性上升和房室传导下降有关(如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阻滞、交界区心动过速/或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25]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二联律或三联律常见。唯一不与地高辛中毒明确相关的节律紊乱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快速心室率: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显示地高辛中毒[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心电图显示地高辛中毒由Robert S.Hoffman医生提供 [Citation ends].

  • 高钾血症(≥5.5mmol/L[≥5.5mEq/L)。

  • 地高辛血清浓度升高,高于1.2nmol/L(0.9ng/ml)。[23]

慢性中毒诊断结果

慢性地高辛中毒最常与以下情况有关联:

  • 缓慢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也时有发生)心电图显示地高辛中毒[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心电图显示地高辛中毒由Robert S.Hoffman医生提供 [Citation ends].

  • 正常或较低的血清钾浓度(血清钾浓度也可能较高)

  • 血清地高辛浓度升高(高于建议的小于1.3nmol/L的治疗水平(小于1ng/ml)以下。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