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质子泵抑制剂 (PPI) 控制胃酸分泌过多。 如果患者病变局限,但不是 1 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MEN) 综合征,可选择手术。

转移的治疗取决于肝外累及程度。

胃泌素检测阳性,需要长期抑酸

一线治疗为质子泵抑制剂 (PPI) 控制胃酸分泌过多,无药物选择偏好。[1] 尚无已知的有关 PPI 使用的重要不良反应。 有关 PPI 超敏反应的描述很少。 与 PPI 使用有关的最常见轻度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痛和腹泻。

不存在疼痛或其他症状并不能可靠预测不存在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 酸抑制水平是唯一能够可靠预测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参数。

组胺-2-受体拮抗剂几乎完全被 PPI 取代,因为后者效力更高。 由于两者的作用机制有区别,PPI 不良反应较少,且不具有组胺-2-受体拮抗剂所报告的耐药性。[1][29] 最新研制的PPI 静脉制剂让无法耐受口服 PPI 或处于围手术期的卓-艾综合征 (ZES) 患者可以接受治疗。为预防胃酸分泌增多引起的并发症,建议散发型 ZES 患者的胃酸排出量控制在 10 mEq/小时以下,1 型 MEN 综合征患者的控制在 5 mEq/小时以下。[1]

中止 PPI 治疗的ZES 患者存在极大风险,应遵循相应的方案。[30][31]

散发型局部疾病

即使术前影像无法定位肿瘤,也建议散发型胃泌素瘤患者进行探查性外科切除术。 实践证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可发现大多数患者的胃泌素瘤,并实现与影像结果阳性患者相似的治愈率和无病生存率。[32] 成功切除散发的胃泌素瘤可保护患者免遭由于恶性病变和转移扩散导致的死亡。 35% 至 45% 的患者做到了完全手术切除。 如果肿瘤能够完全切除,5 年生存率在90% 以上。[33] 但对于不愿行手术的患者,只要 PPI 能够控制其症状,可维持长期 PPI 治疗。

对于作为 1 型 MEN 综合征的部分表现的 ZES 患者,一般不建议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因为 1 型 MEN 中肿瘤的多病灶性质几乎排除了治愈胃泌素分泌过多的可能性。 这可能与 1 型 MEN 患者中十二指肠经常出现小的多病灶肿瘤这一事实有关。

有关 MEN1 综合征患者的 ZES 管理,文献中存在相当大的争议。 这些患者与散发型 ZES 患者接受的药物治疗一样,仅维持 PPI 治疗。 习惯上不建议这些患者进行外科切除术,因为 1 型 MEN 中肿瘤的多病灶性质被认为阻碍了生化治愈的实现。 但是,近期的几项小型研究表明,MEN1 患者早期积极进行胃泌素瘤切除可在长期治疗中成功治愈胃泌素分泌过多和防止远处转移。[34][35]

明显肝转移的患者

这些患者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进行治疗。 干扰素可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使用;但是,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以证明两者联合使用的合理性。[36][37][38]

患者需维持 PPI 治疗,因为仍存在胃酸分泌过多并继发消化性溃疡的风险。

依维莫司和舒尼替尼可考虑作为这些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 依维莫司是一种增殖信号抑制剂,具有抗增殖和免疫抑制特性,已证明可抑制血管重塑和内膜增厚。[39] 舒尼替尼是一种多靶点的胸苷激酶抑制剂,已证明具有抑制神经内分泌瘤的活性。[40]

如果患者不是手术候选者,可进行肝动脉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 肝动脉栓塞术大多仅在无手术切除机会的症状性肝转移患者中作为姑息疗法。 肝动脉栓塞术可配合或不配合经肝动脉注射化疗药物。 但是,栓塞术通常不建议作为这些患者的常规治疗。

出现肝外转移

传统治疗选择为链脲霉素、氟尿嘧啶和多柔比星与放疗结合。[41][42][43] 但是,这些现有治疗在许多患者中效果有限。

发生于淋巴结和肝脏的转移灶仍能够分泌过量胃泌素,因此导致高胃泌素血症诱发的胃酸分泌过多。 为此,通常维持足够高剂量的 PPI,以充分控制患者的胃酸分泌过多。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