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百分之九十的鼻出血是由鼻中隔前部 Little 区的血管出血引起的。此部位融合了众多来自鼻腔不同部位的血管,称为克氏静脉丛。显示血管形成克氏静脉丛的鼻腔血管结构[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显示血管形成克氏静脉丛的鼻腔血管结构摘自 David A. Randall 主编的《Springfield 耳鼻咽喉和面部整形术》 [Citation ends].

后部鼻出血起自后部鼻腔或鼻咽部。[3][4]

血管可能因以下原因出血:

  • 鼻黏膜受损

  • 血管收缩障碍和未充分激活凝血机制。

肿瘤是非典型的鼻出血原因,如果肿瘤位于副鼻窦,则鼻出血的病因往往难以查明,包括:

  • 鼻窦肿瘤:与暴露于木粉尘和某些化学物质有关

  • 青少年鼻腔血管纤维瘤:一种见于年轻男性的罕见鼻咽肿瘤,可能会引起大量的鼻后部出血。[6][7]

鼻出血成人通常血压升高,但难以判定高血压是诱发因素还是焦虑诱发血压升高。对此尚缺乏结论性的证据。[8][9][10][11][12]

对于是否由于继发于高血压的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血管脆性存在争论。由于血压升高会影响手术术中止血,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断出其同样会延长和恶化活动性鼻出血。[8][9][10][11][12]

病理生理学

鼻部的生理需求需要强有力的血液供应。任何原因引起的黏膜受损均会暴露黏膜下面的血管,可能会导致血管被破列并出血。

血管收缩和凝血机制的激活通常能够止血。这些过程受损可能会延长出血。

分类

常用分类(按出血部位)

前部鼻出血:

  • 在鼻出血病例中占大约 90% 的比例

  • 通常起自克氏静脉丛,这个部位位于鼻中隔前部,含丰富的血管吻合,被称为 Little 区。

后部鼻出血:

  • 起自鼻腔后部或鼻咽部[3][4]

  • 鼻腔后部或鼻咽部的血管通常管径较大,可能会出现更大量的活动性出血。

常用分类(按出血原因)

  • 黏膜糜烂或损伤导致血管暴露和出血。

  • 骨折或其他创伤会破坏鼻部非典型部位的黏膜,比如鼻侧壁骨折。

  • 肿瘤:鼻出血的罕见原因。如果在没有典型的鼻腔前部或后部出血来源时出现鼻出血,应考虑此诊断。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