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诊断通常比较容易,患者常因鼻出血就诊。然而,有时鼻出血最开始可能会被误诊为呕血或咯血。
因为检查和治疗同时进行,所以最好在开始检查前准备好设备和其他必需的治疗器械。
合适的设备仍然是评估和治疗鼻出血的关键。为准备评估患者病情,需采取多项初始措施:
医务人员应穿戴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用手术衣覆盖病服,以免弄脏。
给患者一个大水桶或大水盆以及面巾纸,用于接住流出的血液。
患者坐需直,头部可以前倾或后仰,选择最舒适的姿势。
在准备设备的同时,首先应捏紧鼻子下部整个可压缩的软骨部分,以压迫前部可能出血的部位。
要求患者擤鼻,清除鼻腔气道内的血块。
进一步措施包括:
头灯和吸引器(尺寸为 12 F 的弗莱氏尖头吸引器):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联合使用局部麻醉药和血管收缩剂:便于检查鼻腔,同时减缓出血
明确出血点,随后可立即使用硝酸银烧灼。
鼻出血几乎都是局部病症。然而,医师应谨记,极少数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贫血或低血容量状态。以下情形更可能发生此类情况:
严重出血
老年患者
患者感觉不适或虚弱。
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一旦发生,需立即实施复苏。需要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急查全血细胞计数 (FBC)、凝血检查和为输血进行血型检查,同时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和循环 (ABC)。这些患者可有如下表现:
眩晕
头晕
晕厥
低血压
心动过速
脸色苍白。
一般来说,大多数鼻出血患者通常不需要这些治疗措施。
与鼻出血强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干燥的天气、较低的湿度、氧依赖、鼻腔的机械性刺激、鼻内异物、鼻部或脸部创伤。患者可能有过度出血史,从而提示有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患者可能服用了某些药物,包括可延长凝血或干扰抗凝的草药。[16]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是鼻出血的危险因素,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更需要经常通过外科手术止血。[13]询问其他鼻部相关症状,可能会提及细菌性鼻窦炎或鼻息肉病史。
鼻出血可能会与结节病和韦格纳肉芽肿等疾病有关,但这并非常见病因。
明确出血部位:
患者常表现为双侧鼻腔出血,鼻孔滴血,且血液向后流至喉部。
询问哪侧鼻腔先出血,以及血液是来自前鼻孔(提示鼻前部出血)还是来自喉咙(提示鼻后部出血)
如果鼻出血发生在睡眠时或仰卧位时,大部分或所有的血液都会流入喉咙,无论出血点在鼻前部还是鼻后部。
尽管患者或许会觉得鼻出血源于鼻腔的高处或后部,但值得记住的是,无论患者的病史如何,90% 的鼻出血发生于鼻中隔前部。
重要的是注意患者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这可能会增加偏曲侧(更大面积的鼻中隔黏膜暴露)或对侧(大部分气流通过该鼻孔,黏膜可能会变干燥)发生鼻出血的风险。鼻中隔偏曲也可能使鼻腔填塞更加困难。
明确出血原因:
需考虑与鼻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三叉神经第二分支分布的皮肤区域感觉减退以及病灶或相同的分布区域出现疼痛均提示存在肿瘤(极其罕见的鼻出血原因)。
患者轻擤鼻子,以清除鼻腔气道内的陈血和大血块。使用头灯和鼻镜(前鼻镜检查)进行检查。使用 Frazier 吸引器吸出鼻腔异物,以便于检查。没有鼻镜时,用一个手指抬升鼻子前端,即可清晰看见鼻腔前部。
活动性出血可能会妨碍评估。在这种情况下,黏膜血管收缩剂(减轻充血)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可以使用局部血管收缩剂,如 0.05% 的氧甲唑啉。有时出血会阻碍药物滴入鼻腔。快速交替地抽吸鼻腔(或擤鼻子)和在鼻腔内喷涂该药物很有必要。这会超出药品说明书上的典型剂量。然而,活动性出血使大部分药物无法到达黏膜。而且,这种大剂量用药通常根据医生处方,通过喷雾和脱脂棉用于鼻腔和鼻窦手术,简单方便。
血管收缩剂一般也可大量涂抹于棉条或神经外科脱脂棉上,在雾化治疗后置于鼻腔内。每侧鼻腔通常放置 3 条棉条或脱脂棉。[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减充血剂和局部麻醉剂涂抹于鼻腔内的纱布。摘自 David A. Randall 主编的《Springfield 耳鼻咽喉和面部整形术》 [Citation ends].
在随后的检查和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不适,采用局部麻醉会有所帮助。如果出血点可见,可采用局部治疗。如果出血点不可见,则应行鼻腔填塞。
若怀疑鼻后部出血,可使用 4 mm 0 度鼻内镜或弹性光导纤维鼻喉镜检查鼻腔后部和鼻咽部,具体取决于检查医师对每种方法的熟练程度。如果存在鼻中隔偏曲,硬质内镜可能较难通过鼻腔,但可在吸鼻的同时用之进行治疗,因为只需一只手即可操作。
通常无需实验室检查,但在以下特殊情况下也有必要执行:
如果担心过度出血或凝血异常引起贫血,可行红细胞压积或 FBC 检查
只有在出现非典型持续性出血、复发性出血或治疗无效的鼻出血时,方需行凝血检查(PT、激活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血小板功能检查)
通常只有在担心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情况下,方需行尿素、血肌酐和肝功能检查 (LFT)。肝功能受损可能削弱凝血功能。
通常无需行影像学检查,但在以下特殊情况下,应在控制出血后行影像学检查:
若怀疑存在肿瘤,应行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MRI 能够分辨出是肿瘤软组织还是液体(如血液或黏液)。
对继发于面部创伤的鼻出血而言,鼻旁窦 CT 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轴状位和冠状位面部 CT 扫描能够清楚地显示骨结构。若怀疑存在肿瘤,可使用 CT 增强扫描,但这种影像学检查不如 MRI ,因为该检查只能显示中密度组织和液体。因此,该检查通常不能区分鼻窦炎与肿瘤。
除了鼻窦浑浊的非特异性发现外,鼻窦 X 光平片提供的信息有限,通常不建议行此项检查。可能会发现肿瘤引起骨骼移位或骨质破坏等晚期表现,但非常少见。[1][2][3][4][5]
当未看到明显的出血点时,可行鼻内镜和鼻咽内镜检查,这两种方法也可用于检查肿瘤。当经验丰富的会诊医生进行此项检查时,可直接采用鼻腔内烧灼法或激光消融(治疗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进行治疗。如果不仅仅是简单的前部或中部鼻腔内烧灼术,那么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或静脉麻醉。
对于难治性和复杂性鼻出血,尽管有耳鼻喉科医生的参与,但仍可考虑行颈内、颈外动脉血管造影。若鼻腔填塞后,仍有持续性鼻出血,可行此项检查。此项检查能够显示鼻部供血情况,也可以识别是否存在血管畸形。这项手术能够对供血血管行介入栓塞术。
患者可能表现为复发性鼻出血,但当前无活动性出血。此种情况常见于儿童。患者可能有双侧鼻腔出血史。如果是这样,医生需要确定哪侧鼻腔出血较重,以判断对哪侧鼻腔进行烧灼治疗。另一侧鼻腔的烧灼治疗需延迟大约 4 周,直至最初的烧灼部位愈合后方可进行。
复发性鼻出血可能发生在有凝血功能障碍、肿瘤和家族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中。需获取详尽病史,以便就这些疾病进行问诊。若怀疑存在这些疾病,如急性鼻出血部分所述,应进行适当的检查。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