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吸入沙丁胺醇 : (100 μg/剂,定量吸入器)400-800 μg(4-8 喷),每 20 分钟一次,至多持续 4 小时,然后需要时每 1-4 小时一次;或 2.5-5 mg,雾化给药,每 20 分钟一次,共 3 次,然后需要时每 1-4 小时给予 2.5-10 mg;或以 10-15 mg/小时的速率连续雾化给药
反复给予吸入性短效 β-2 受体激动剂(使用定量吸入器或雾化器)是用来快速逆转气流受限的一线治疗。应立即开始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泼尼松龙 : 40-80 mg/日,口服,分 1-2 次给药
或
甲泼尼松龙 : 60-80 mg,口服,每日一次
或
地塞米松 : 16 mg,口服,每日一次
应考虑短程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研究显示,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治疗能够加速加重的消退。[37]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 18 至 45 岁急性哮喘发作患者(峰值呼气流速<理想值的 80%)给予口服地塞米松 2 天和口服泼尼松龙 5 天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将患者恢复到正常活动水平和预防复发方面,前者至少与后者同样有效。[44]
口服皮质类固醇与静脉给药一样有效,不过口服给药是首选途径。[20]
在皮质类固醇给药后,最多可能需要 4 个小时才会观察到临床改善。
治疗过程:至少 5 天,直至急性加重缓解;在中止治疗之前,不需要逐渐减少剂量。
吸入沙丁胺醇 : (100 μg/剂,定量吸入器)400-800 μg(4-8 喷),每 20 分钟一次,至多持续 4 小时,然后需要时每 1-4 小时一次;或 2.5-5 mg,雾化给药,每 20 分钟一次,共 3 次,然后需要时每 1-4 小时给予 2.5-10 mg;或以 10-15 mg/小时的速率连续雾化给药
和
氧气
反复给予吸入性短效 β-2 受体激动剂(使用定量吸入器或雾化器)是用来快速逆转气流受限的一线治疗。应立即开始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
如果有必要,应通过鼻导管或无重复吸入面罩辅助供氧,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0%。然后应调整氧疗。对于有重度气流阻塞的患者,如果给予 100% 的氧气,则 PaCO2 可能上升。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泼尼松龙 : 40-80 mg/日,口服,分 1-2 次给药
或
甲泼尼松龙 : 60-80 mg,口服,每日一次
或
地塞米松 : 16 mg,口服,每日一次
应考虑短程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研究显示,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治疗能够加速加重的消退。[37]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 18 至 45 岁急性哮喘发作患者(峰值呼气流速<理想值的 80%)给予口服地塞米松 2 天和口服泼尼松龙 5 天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将患者恢复到正常活动水平和预防复发方面,前者至少与后者同样有效。[44]
口服皮质类固醇与静脉给药一样有效,不过口服给药是首选途径。[20]
在皮质类固醇给药后,最多可能需要 4 个小时才会观察到临床改善。
治疗过程:至少 5 天,直至急性加重缓解;在中止治疗之前,不需要逐渐减少剂量。
应通过鼻导管或无重复吸入面罩辅助供氧,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0%。然后应调整氧疗。对于有重度气流阻塞的患者,如果给予 100% 的氧气,则 PaCO2 可能上升。
细菌感染不常导致哮喘加重;因此,抗生素一般用于给发热和浓稠脓性痰患者以及疑似肺炎或细菌性鼻窦炎患者。[38]
抗生素的选择和给药应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规程。
应通过鼻导管或无重复吸入面罩辅助供氧,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0%。然后应调整氧疗。对于有重度气流阻塞的患者,如果给予 100% 的氧气,则 PaCO2 可能上升。
在入院早期或后期治疗反应不佳需要辅助通气时,应对患者进行此项评估。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吸入沙丁胺醇 : 2.5-5 mg,雾化吸入,每 20 分钟一次,共 3 次,然后需要时每 1-4 小时给予 2.5-10 mg;或以 10-15 mg/小时的速率连续雾化吸入
和
异丙托溴铵吸入剂 : 500 μg,雾化吸入,每次与短效 β-2 受体激动剂联合给药(通常每 20 分钟一次,共 3 次,然后在需要时给药)
反复给予吸入用短效 β-2 受体激动剂(使用雾化器)是用来快速逆转气流受限的一线治疗。应立即开始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
抗胆碱能药物与 β-2 受体激动剂联用,可比单用任何一种药物更能改善支气管舒张效果。[58] 此外,两种药物联用还可更大程度地改善峰流量和 FEV1,以及降低患者住院率。[59][60][61]
异丙托溴铵应只能与短效 β-2 受体激动剂联用,而不能代替后者。异丙托溴铵可以与任何短效 β-2 受体激动剂联用。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氢化可的松 : 100 mg,静脉注射,每 8 小时一次
泼尼松龙 : 40-80 mg/日,口服,分 1-2 次给药
或
甲泼尼松龙 : 60-80 mg,口服,每日一次
应考虑短程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研究显示,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治疗能够加速加重的消退。[37]
对于该类患者首选静脉给药;不过,应尽快转为口服治疗。
在皮质类固醇给药后,最多可能需要 4 个小时才会观察到临床改善。
治疗过程:7 天;在中止治疗之前,不需要逐渐减少剂量。
细菌感染不常导致哮喘加重;因此,抗生素一般用于给发热和浓稠脓性痰患者以及疑似肺炎或细菌性鼻窦炎患者。[38]
抗生素的选择和给药应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规程。
指南推荐哮喘严重程度和控制情况可被看作是一个阶梯。在这个阶梯中,基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控制情况,可加强或减弱哮喘药物治疗。[22]
阶梯式治疗方法旨在辅助而不是代替为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而进行的临床决策。
患者可从阶梯的任何一步开始进行治疗,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增加(加强)药物。短效 β 受体激动剂 (SABA) 使用增加或一周内为缓解症状(不是为了预防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所使用的天数>2 天一般提示哮喘控制不佳,需要加强治疗。
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目的是如果疾病已经得到至少 3 个月的较好控制,就可以进行降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