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胃肠病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将Barrett食管定义为可在内镜下识别的任何长度的食管上皮改变,通过管状食管活检确认存在肠上皮化生,并且排除贲门肠上皮化生。[17][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Barrett食管;注意以连续的柱形向上延伸超出胃-食管交界处的橘红色黏膜来自 Vic Velanovich 医生个人收集的资料;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Barrett 食管;注意向上延伸超出胃-食管交界处且边界明显不规则的橘红色黏膜。来自 Vic Velanovich 医生个人收集的资料;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然而,并非所有的肠上皮化生在内镜下均可见。非杯状上皮细胞可被肠化。[18]我们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转化为肠化生上皮、异型增生及癌的复杂分子机制逐渐有了更多了解。[19]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Barrett 化生伴高度异型增生,并有一处黏膜内癌病灶。注意恶性细胞突破基底膜侵袭至固有层由 Adrian Ormsby 医生(美国密西根州底特律市 Henry Ford 医院)提供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Barrett 化生上皮伴高度异型增生。注意更加严重不规则的细胞。由 Adrian Ormsby 医生(美国密西根州底特律市 Henry Ford 医院)提供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Barrett 化生伴轻度异型增生,注意更不规则的细胞和细胞核由 Adrian Ormsby 医生(美国密西根州底特律市 Henry Ford 医院)提供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Barrett 化生不伴异型增生,表现为胃-食管交界处以上的柱状上皮细胞伴杯状细胞由 Adrian Ormsby 医生(美国密西根州底特律市 Henry Ford 医院)提供 [Citation ends].
Barrett 食管的发生涉及环境因素与遗传决定特征的相互作用。因为 Barrett 食管罕有家族性发病(但有一些“多发性”Barrett 食管家族,使其具有显著的腺癌风险)[20],所以这些特征有可能是正常变异(多态性)而非单基因突变。
更为普遍接受的发病机制涉及源于局部(鳞状上皮干细胞)或骨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化生性柱状干细胞。Barrett 食管的干细胞起源可解释其持续性以及易于发生腺癌的倾向。有提议指出,这些改变的化生性干细胞起源是:
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层
源于胃-食管交界处的干细胞,在酸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作用下增殖
鳞状黏膜损伤后,来源于食管颈段黏膜下腺体的干细胞迁移到远端食管表面并增殖
骨髓干细胞迁移到受伤的上皮处。
在细胞水平上,这些改变可能由转录因子活化或失活和信号传导通路调节而介导。胃食管反流可以产生遗传学改变,导致促使肠道细胞分化(化生)的转录因子生成增加,以及促使鳞状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生成减少。[21]
有几个候选基因的改变可能导致肠上皮化生的发生。[22]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环氧合酶-2 基因的表达似乎因反流而增加,因抗反流术而下调。[23]此外,已发现同源异形转录因子尾型同源框 2 (Caudal-type homeobox 2, Cdx2) 为肠上皮的“主控开关”。该基因的缺失或丢失与上皮化生的发生相关。[24]
最后,肠上皮化生的意义在于它的恶变可能性。虽然尚未阐明确切的遗传和分子机制,但是管腔内的反流物似乎充当增生前期促进因子,导致恶性肿瘤的遗传性特性和更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这些包括激活细胞表面的 pH 调节器(例如氢钠交换载体),从而导致细胞信号传导改变(例如转化生长因子 β、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和蛋白激酶 C),造成 p53 基因破坏,导致逃避细胞凋亡。这些过度增殖的细胞最终需要血管形成来维持生长。该过程一般是由环氧合酶-2 介导的。最后,通过对化生-异型增生-癌的分子机制的了解,有望发现可识别发展为腺癌患者的生物标志物。[22]尽管 Barrett 食管可增加食管腺癌的风险,但量化该风险一直很困难。一项系统评价指出该风险为 6.3/1000 人年,95%置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CI) 为 4.7-8.4/1000 人,但这些数据有很大程度的异质性。[2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