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证据

证据评分

    证据 B

    进行二尖瓣修补的患者的三尖瓣反流情况恶化:有中等质量的证据(一项研究将进行单纯性二尖瓣修补的 163 名患者与基于三尖瓣环直径不小于 70 mm 而进行二尖瓣修补结合三尖瓣环成形术的 148 名患者对比)显示,两组患者的医院死亡率无差异。 但是在48%仅进行二尖瓣修补治疗的患者中三尖瓣反流增加>2 级,相比较之下同时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治疗的群体中这一概率仅为2%。 值得注意的是,三尖瓣环成形术群体的纽约心脏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心功能等级也有所改善。[23]

    证据 B

    30 天死亡率:有中等质量证据显示,三尖瓣修补治疗后 30 天死亡率显著优于置换治疗后的 30 天死亡率(分别为 14% 及 33%);此外,瓣膜置换是 30 天死亡率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24]

    证据 B

    10 年死亡率:有中等质量的证据显示,三尖瓣修补治疗后的统计精准 10 年生存率显著优于置换治疗后的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 47% 和 37%)。 尽管研究将三尖瓣修补与置换进行直接对比,但是各类群体通常在年龄、瓣膜病理、及手术紧急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4][25]

    证据 B

    30 天死亡率:有中等质量的证据(包括 416 名患者的研究组在接受其他心脏疾病治疗后,继而对伴有的三尖瓣疾病进行手术)显示,30 天死亡率为 19%。[24]

    证据 B

    30 年死亡率:有中等质量的证据(来自一个系列328 名患者的研究)显示,30 年时,统计精准生存率为 12%、统计精准无再次手术率为 28%、统计精准无瓣膜相关性并发症的概率仅为 2%。[31]

    证据 B

    瓣膜修补后中度至重度 TR 的复发:有中等质量的证据(对进行三尖瓣修补的 178 名器质性三尖瓣疾病患者进行平均 5.2 年的超声心动随访检查)显示,38% 的患者存在中度至重度 TR。[25]

    证据 B

    三尖瓣二次手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有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瓣膜修补治疗失败需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具有极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在另一项研究中报告为 35%。 此外,在需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中,26年统计精准存活率仅为12%。[32]

    证据 B

    未进行迷宫手术(Maze procedure)患者的三尖瓣反流进展:一项研究对“通过迷宫手术纠正心房颤动可预防二尖瓣术后的三尖瓣反流后期进展”这一假设进行检验,从而提供了中等质量的相关证据。 该研究将同时进行Maze手术结合二尖瓣手术、并在术后转化为正常窦性节律的33名患者与仅进行二尖瓣手术、且术后仍存在心房颤动的病例匹配对照患者进行对比。 在>3年的超声心动检查随访中,Maze组的平均三尖瓣反流等级保持稳定为1.9±0.9(与术前比较P=0.078),而仅9%患者(33名中的3名)出现三尖瓣反流恶化。 相比之下无Maze组的三尖瓣反流等级恶化至1.7±0.9(与术前比较P=0.04,与术后比较P <0.001,组间比较P <0.001),而33名患者中的15名(45%)出现三尖瓣反流情况恶化。[3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