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从技术角度出发,三尖瓣修补/置换并不复杂,并且可在温暖、跳动、灌注的心脏条件下进行。 二尖瓣反流方面有大量广泛的文献资料,相比之下单纯性三尖瓣反流方面仅有少数的大型手术系列(资料)。 最近,大量有关资料得以发表,涵盖了针对左心疾病进行初次手术的患者,而这些患者也因一些三尖瓣疾病进行偶发性三尖瓣临床处理。[24][31] 从现有三尖瓣反流及手术文献资料中,可收集到多项治疗原则。

长期结果:所有患者

需进行三尖瓣手术的患者组成了一个高危险性群体。 在进行其他心脏病理矫正治疗的同时进行三尖瓣临床处理的患者中,30天死亡率已被证实高达19%。[24]证据 B 高手术死亡率代表了潜在的心脏疾病,并且成功手术也不一定使死亡率发生逆转。临床结果主要取决于共存的心脏疾病。

患者30年随访研究显示保险统计存活率为12%,[31]证据 B 这些数值代表了无法治愈瓣膜疾病的数量。

长期结果:近期发展

近几年手术相关结果显示出临床结果有所改善。1989年之前的手术是延迟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 1989年之前手术的预测值 66%, 1989年后手术的预测因素为32%。[31] 这一临床结果改善的情况无疑代表了一种已经发生的重要的临床、诊断及外科进步。 此外,临床上对三尖瓣反流及其临床表征有更好的理解,因此能对其进行更早诊断及治疗。 在患者产生严重终末器官(即,心原性肝硬化)损伤之前进行手术,则患者的手术效果更佳。

修补或置换

三尖瓣修复与更好的围手术期改善证据 B 以及更好的长期结局相关证据 B 较之于瓣膜置换而言。在心脏功能相对正常及肺动脉压正常的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中,本文作者支持进行瓣膜修补治疗。

瓣膜修补的耐久性

关于三尖瓣修补治疗有一个重要的立论:该治疗并不是总能提供一个持久性临床结果。[25]证据 B 针对三尖瓣功能衰竭进行再度手术与较高的死亡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长期死亡率)有关。[32]证据 B

瓣膜修补失败的危险因素

就三尖瓣修补失败的危险因素,已有相关说明。 一些因素可确定患者具有瓣膜修补失败危险、且进行初级三尖瓣置换治疗的临床结果会更佳,这些因素包括:

  • 早期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33]

  • 三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33]

  • 右心室压升高。[33]

但是,已有研究显示,就免于瓣膜相关性死亡的概率及无需进行瓣膜相关性再手术的概率而言,两者并无差异。[25]

与二尖瓣反流的关联

二尖瓣反流通常会导致继发性三尖瓣扩大,可能伴有或不伴有三尖瓣反流。 继发性扩大是一个持续的疾病过程,可能会引发重度三尖瓣反流,若患者未同时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则临床结果会更加恶化。[23][34]证据 B 在瓣环严重扩大的患者中,本文作者会考虑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23]

窦性节律恢复的意义

在进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中三尖瓣反流属常见情况,并且心房颤动会导致三尖瓣反流情况的恶化。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二尖瓣手术后持续的心房颤动会使患者更易产生三尖瓣反流情况恶化,而这一恶化可通过同时行Maze手术矫正心房颤动进行预防。[35]证据 B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