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肌肉损伤可因挫伤、拉伤或撕裂伤引起。[9][10]

在所有运动相关损伤中,90% 以上为挫伤或拉伤。[10]

当肌肉突然遭受较重的压缩力时(例如,受到直接撞击)会发生肌肉挫伤。 这类肌肉外伤通常发生于身体接触运动中,而短跑和跳跃是导致肌肉拉伤的最常见活动。[9][11]

拉伤时,作用于肌肉的过大拉伸力导致肌纤维过度紧张,从而使近肌肉肌腱联合处断裂。 肌肉拉伤通常涉及跨 2 个关节行使功能的浅层肌肉,如股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11][12][13]

韧带损伤通常为扭伤,产生原因一般是拉伸力过大导致不同程度的扭伤。

病理生理学

肌肉肌腱单位在受到被动拉伸或主动拉伸时都可能受伤。 在离心运动中,收缩肌肉强行伸长,在向心运动中,收缩肌肉会缩短。 当向心收缩引起移动时,离心收缩减慢或停止运动。 拉伤损伤通常出现在离心收缩的情况下。 离心激活的肌肉内产生的力量大于向心激活的肌肉内产生的力量,从而增加损伤易感性。[14]

受伤骨骼肌的愈合通常遵循固定的模式,与其根本原因(挫伤、拉伤或撕裂伤)无关。[12][15]

已发现该过程分为三个时期:

  1. 破坏期,特征为肌纤维断裂及随后坏死、断裂的肌肉残端之间形成血肿以及炎症细胞反应。

  2. 修复期,包括坏死组织的吞噬、肌纤维再生及同时生成结缔组织瘢痕,以及毛细血管向损伤区域内生长。

  3. 重塑期,在这一时期再生肌纤维成熟、瘢痕组织收缩并重新排列,且肌肉功能恢复。

韧带扭伤无特定的病理生理学,因为它们是静态结构。

分类

根据损伤机制分类如下[1]

间接损伤:肌肉拉伤

  • 无直接接触

  • 损伤发生在肌肉肌腱联合处

  • 常出现在离心收缩中。 离心收缩减慢或停止运动(例如,放下重物时)。

间接:迟发性肌肉酸痛

  • 发生于不习惯运动后 24 至 48 小时

  • 5 至 7 天内消退

  • 离心运动。 这类运动伴有收缩肌肉的强行伸长。

直接损伤

  • 直接外力

  • 可发生骨化性肌炎。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