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髂胫束综合征的运动员主诉外侧关节间隙上方约2cm处锐痛或烧灼痛。 疼痛可向近端或远端放射。 在非严重患者,疼痛起始于长时间或长距离训练后并在中止活动后很快缓解。 随着疾病逐渐严重,日常行走或屈膝坐均可能引起疼痛。
检查者对股骨外上髁施加压力,同时从屈膝90°位伸膝。[8] 疼痛发生于膝关节屈曲约30°时。
评估髋外展肌时采用侧卧位。 患者臀中肌力弱或活动受限常通过阔筋膜张肌和或髂腰肌代偿。 屈髋内旋通过阔筋膜张肌作用可使髋外展,腰方肌过度活动可使髋上移。 收缩机能失调也可导致慢性阔筋膜张肌紧张。 正常收缩机能是通过臀中肌,进而通过阔筋膜张肌、同侧腰方肌和竖脊肌而获得。[8]
导致髂胫束闷胀感和肌无力(股四头肌和臀中肌)的内在因素。[20]
导致髂胫束闷胀感和肌无力(股四头肌和臀中肌)的内在因素。[20]
导致髂胫束闷胀感和肌无力(股四头肌和臀中肌)的内在因素。[20]
反复刺激可导致慢性炎症,尤其在髂胫束后方纤维的下方,这里相对于前方纤维与股骨外上髁的接触更紧密。
通常运动员主诉在行走起始阶段感膝关节外侧疼痛。
在髂胫束远端可观察到局部水肿,患肢全程触诊,可在股外侧肌、臀中肌及股二头肌找到多处触发点。
可在膝关节屈曲位伸直活动时发生。
髂胫束综合征主要见于跑步者及骑行者,还可能发生于参加排球、网球、足球、滑雪、举重和有氧锻炼者。 越有经验的跑步者可能越不易罹患髂胫束综合征。[16] 在普通人群中并不常见。
跑步者可能会描述随着每周跑步里程数增加出现疼痛的快速进展。[16]
不充分的证据证实,患有髂胫束综合征的跑步者与同龄未患有髂胫束综合征的跑步者相比柔韧性更差。[21] 还需更多的研究来更好地量化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静止时及运动时的髂胫束长度。
肢体不等长也可导致发生髂胫束综合征,常规检查应进行评估。
一项小型研究结果证实,与未患有髂胫束综合征的男性相比,髂胫束综合征男性患者在跑步时出现显著增大的膝关节内翻角度。[24]
一项小型研究结果证实与未患有髂胫束综合征的男性相比,髂胫束综合征男性患者髋外旋肌群肌力更弱。[24]
一项小型研究结果证实与未患有髂胫束综合征的男性相比,髂胫束综合征男性患者在跑步时出现显著增大的髋内旋。[2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