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 外伤性学说:反复牵引性外伤导致髌腱附着处(骨突)微小撕脱。[1][3]

  • 循环学说:青春期骨骼快速生长,骨突循环紊乱,使得骨突无法承受髌腱牵引力。[3]

病理生理学

随着胫骨骨突的成熟,其次级骨化中心历经 4 期:

  • 第 1 期:软骨期(0~11 岁)

  • 第 2 期:骨突期(12~14 岁)

  • 第 3 期:骨骺期(15~18 岁,结节骨突与胫骨骨骺联结)

  • 第 4 期:骨期(18 岁以上,胫骨骨骺融合)。

发病机制的假说为:该病主要发生在骨突期:次级骨化中心无法经受髌腱的牵引力,从而导致骨或软骨撕脱或破碎。单个独立碎片或多个碎片持续生长和骨化,而中间区域可能充满纤维组织,从而导致碎片的无法愈合而形成单独小骨。或者,该部位可愈合并与剩余部分的胫骨骨突融合起来,使得胫骨结节显著增大。[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