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皮肌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儿童,年龄>40 岁、女性、黑色人种以及紫外线辐射暴露。

Gottron 丘疹

特异病征性体征。

指关节背面的紫红色至暗红色扁平丘疹及斑块手背,尤其是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上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手背,尤其是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上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源自 BMJ 2009 年病例报告 [doi:10.1136/bcr.06.2009.2027]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版权所有 © 2009 [Citation ends].肘部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肘部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源自 BMJ 2009 年病例报告 [doi:10.1136/bcr.06.2009.2027]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版权所有 © 2009 [Citation ends].手腕、肘部、肘部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肘部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源自 BMJ 2009 年病例报告 [doi:10.1136/bcr.06.2009.2027]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版权所有 © 2009 [Citation ends].膝部膝部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膝部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源自 BMJ 2009 年病例报告 [doi:10.1136/bcr.06.2009.2027]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版权所有 © 2009 [Citation ends].踝部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表面可能有轻微脱屑,有时呈银屑病样外观

皮损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

向阳性皮疹,伴有或不伴有眶周水肿

高度特征性体征。

紫红色至暗红色皮损,累及眶周皮肤,呈对称分布。可累及一个或两个眼睑,并可能伴有眶周水肿。

紫红色斑片

对称的紫红色皮疹,呈特征性分布:

Gottron 征:红斑分布与 Gottron 丘疹相同。手背,尤其是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上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手背,尤其是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上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 丘疹)源自 BMJ 2009 年病例报告 [doi:10.1136/bcr.06.2009.2027]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版权所有 © 2009 [Citation ends].

V 征:颈部和上胸部呈 V 形分布。

披肩征:分布在颈背部、后肩部和上背部。

Holster 征:分布于大腿外侧或臀部。

伸侧线状红斑:累及小腿、大腿、上臂、前臂、手指背和脚的伸侧面。

也可见面部皮疹,分布于颧骨处,口周无皮疹分布。

累及头皮的红斑通常伴有瘙痒。

甲周红斑、甲襞毛细血管扩张、角化过度

这些症状比较常见,但也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

毛细血管袢扩张、血管消失、角化过度可作为疾病活动度的指标。角质层营养不良的足趾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丘疹)[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角质层营养不良的足趾的斑疹性红斑(Gottron丘疹)源自 BMJ 2009 年病例报告 [doi:10.1136/bcr.06.2009.2027]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版权所有 © 2009 [Citation ends].

“机械师手”

角化过度、脱屑以及手掌和手指掌侧的结痂和皲裂。

这些可能是抗合成酶综合征的一部分症状。

近端肌无力

肌无力发作通常为亚急性。肌无力是对称性近端肌肉受累(例如从椅子上站立,爬楼梯,洗发/梳头,举起手臂有困难)。

仅10%至20%的病例累及远端运动能力,主要发生于疾病后期。[9]

其他诊断因素

光敏性

患者可能没有报告光敏性病史,但曝光部位受累更明显。

有阳光暴露后皮损加重的报告。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

非特异性体征。

表皮萎缩的区域伴有色素减退、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症以及脱屑。

可能发生于长期紫红色斑的部位。

瘙痒

可能是主要症状,特别是累及头皮时。存在瘙痒时可帮助区分皮肌炎和皮肤狼疮。[60]

疲乏和不适感

常见,但属于非特异性体征。

呼吸困难

可能继发呼吸肌无力、间质性肺病或心脏受累。[71][72][73][83]

体重减轻

可能伴有其他全身性症状。但体重明显减轻并不常见;出现此症状时表明恶性肿瘤相关性皮肌炎的可能性增大。

发热

非特异性体征。

肌痛

仅见于大约 30% 的患者。[3]

关节痛

多关节痛或多关节炎可表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型。

罕见变形性关节炎,但可能是抗合成酶综合征的一部分。[75]

吞咽困难

见于 15%至 50%的患者,食道疾病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指标。

近端吞咽困难是由于口咽和食道横纹肌受累所致,并且食道横纹肌与其他部位肌肉受累的严重程度相对应,对治疗反应较好。

远端吞咽困难是由非横纹肌疾病造成,在重叠综合征患者中更为常见,尤其是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66]

心悸和晕厥

心脏受累见于 50%的病例,但很少出现此症状,除非疾病发展到晚期。[84]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脏异常,并有相应症状。[85]由于心肌炎引发心脏衰竭的情况很罕见。

临床上明显的心脏受累是一个不良预后指标。[72]

雷诺现象

更多见于皮肌炎与其他疾病的重叠,也是抗合成酶综合征的一个特征。[9][86]

皮肤钙质沉着

成人罕见,30%至 70%的儿童皮肌炎患者可出现此症状。[69][70]

骨突起处常出现的皮下结节,质硬、黄色或肉色。

并发症主要是挤破后继发感染。

钙质沉着广泛见于青少年皮肌炎患者,可导致挛缩和功能丧失。

红皮病

全身泛发性红斑是一种罕见表现。

水疱大疱性病变

更常见于恶性肿瘤相关性皮肌炎。

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罕见表现。出现时表示存在恶性肿瘤相关性皮肌炎。[87]

皮肤坏死

罕见表现。出现时表示存在恶性肿瘤相关性皮肌炎。[88]

非瘢痕性脱发

可能是疾病加重的一个征象。[66]

危险因素

遗传倾向

同卵双胞胎发病、家族病例以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家族性关联证明存在遗传倾向。[41][42][43]

有报告称,白人罹患皮肌炎 (DM) /多发性肌炎 (PM) 与 HLA-DRB1 *03 有关,韩国人则与 HLA-DRB1 *14 有关。[44][45]

一项针对65名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的基因型研究发现祖传单倍型 HLA-A1、B8、DRB1 *03,以及 TNF2 等位基因是发生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重要易感因素。[46]

据报道,HLA-DQA1 0501 与青少年皮肌炎有关,肿瘤坏死因子 308A 多态性与皮肌炎的光敏性有关。[47][48]

双峰年龄分布:儿童和年龄>40 岁的成人

皮肌炎发病率有 2 个年龄高峰: 40 至 60 岁以及10 岁左右的儿童期。

女性

成年型皮肌炎发病的女性较多,女男比例为 2:1,合并有其他结缔组织病时该比例增加至 10:1。[10][11]

黑人

黑种人的患病率是白种人的 3 倍。[9]

紫外线辐射

暴光部位容易出现皮疹,这些患者报告有光敏性。[49]

紫外线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多,可能导致抗原肽的浓度超过阈值。[50]紫外线辐射强度已经被证明可以高强度诱发皮肌炎,并且与抗 Mi2 抗体的比例有关。[16]

传染性病原体

细菌和病毒直接入侵肌肉是公认的引起肌炎的原因。尽管没有高质量证据证明传染性病原体是诱发因素(如同环境诱发因素),但有部分研究结果支持这一假设。[14]

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早期病程中曾发现高滴度的柯萨奇病毒抗体。[19][20]在肌炎患者的肌肉活检中曾发现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样颗粒。[21]可能引起皮肌炎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可与氨酰基-tRNA 合成酶发生相互作用,而后者是一些肌炎特异性抗体的靶标。[51]从肌炎患者肌肉活检中提取的核酸可与柯萨奇病毒RNA互补的RNA杂交。[22][23][24]

已经证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和人体 T 淋巴细胞病毒 I 型 (HTLV-1) 可以在动物和人类中引发肌炎。[52][53]

有一些研究报告,在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弓形虫抗体的患者中发现了皮肌炎/多发性肌炎。[17][18]

药物

有几篇病例报告患者在暴露于不同药物后出现皮肌炎或皮肌炎样综合征。

报告最多的药物是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例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28][29][30][31]这些报告很罕见,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肌痛和肌酸激酶的轻微升高,而非肌炎本身。

其他药物包括 D-青霉胺、羟基脲、保泰松和特比萘芬。[25][26][27][32][33]

免疫接种

在破伤风、结核病、白喉免疫接种后有病例报告;在伤寒、霍乱和脊髓灰质炎联合免疫接种后也有病例报告。[54][55][56][57]但人口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免疫接种和皮肌炎之间没有关联。[47]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