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对于任何涉及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块,如果没有其他明确的原因,则可做出“真实的”口腔白斑病诊断。建议去除刺激因素(戒烟、停止咀嚼槟榔、减少酒精使用/戒酒)。然而,除上述措施外,在选择总体治疗方案时,没必要对白斑类型进行区分(例如区分烟草相关性白斑和特发性白斑)。[118]

白斑的确切治疗方案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根据临床特征(例如病变部位和尺寸)推测出的恶变潜能,以及任何相关上皮的异常增生程度。活检可能会遗漏异常增生病损、甚至早期癌。至今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预防白斑恶变。[119]一般来说,对于所有白斑病例,至少都推荐密切观察。在许多情况下,比如组织病理学已确定为良性的,随访观察就足够了。但是对于具有恶变潜能、或已经被证明具有中度至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病例,首选治疗方案为切除或消融。

具有恶变潜能的病损

首选方案仍然是手术治疗;由于研究设计和治疗方法(手术刀或激光切除、冷冻疗法)存在差异,在随访研究中无法对接受手术和未接受手术患者的恶变率进行比较。目前可获得的研究之间结果差异很大,结论有时不一致。[120][121]

尽管手术切除(冷钢或激光)是治疗异常增生病损最常用的方案,但并没有随机对照试验对于手术和仅观察两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也没有证据表明手术降低了恶变的风险。同时术后的复发率为 10%至 35%。

不过,由于研究发现白斑中可能存在之前未检出的癌,因此通过一种或另一种公认的方式去除白斑是明智的。[71][72]

治疗在消除病损方面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复发和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122]

均质型白斑

这种类型的口腔白斑恶变风险最低,有一项研究表明其恶变的比例为 3%(相比较而言非均质型白斑发展成癌的几率为 20%)。[123]

若有代表性的活检结果为良性疾病,且不存在上皮异常增生时,可进行频繁的定期随访。若临床病损发生变化,必须重新取活检,并切除任何已确认的异常增生。必须进行随访。

舌下白斑(舌下角化症)

舌下黏膜白斑特征性表现是位于舌腹部的大面积光滑或非均质性斑块。异常增生程度和癌变风险较高。一些研究认为接近 1/2 的病例可能发生恶变,[110]但是也有人报道的恶变率低于上述水平。[111]应尽可能首选手术切除,进行或不进行自体移植物覆盖。其他可选疗法包括激光切除/消融或冷冻疗法。

颗粒状白斑或疣状白斑/增殖性疣状白斑

这些类型的白斑异常增生程度和癌变风险高,需要全部切除,并进行或不进行自体移植瓣修复。[124]除手术切除外,还可采用激光消融和冷冻疗法。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