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从理论上讲暴露于特定的环境会影响遗传易感性而导致很多先天性畸形,包括口腔颌面裂。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明确的,但理论上遗传性影响小而环境的影响大。分子,细胞和组织间相互作用可导致颅面畸形。对皮肤、神经嵴细胞和外胚层衍生物调节网络进行的研究显示,遗传学咨询和基因治疗选择在未来有应用前景。[9]
遗传因素
包括与一级亲属受累的家族中许多遗传学综合征和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裂相关的主要染色体异常。正在通过评估备选基因,如转化生长因子 α(TGF-A,已证实与合并或不合并腭裂的非综合征性唇裂相关),来定位相关遗传学序列。而TGF-a和MSX1在实验模型中被证实是口腔颌面裂相关。[10][11][12]第一种人类孟德尔遗传模式发现唇腭裂患儿的共同临床特点是下唇的凹陷(vanderWoude综合征)。这一基因突变位于干扰素调节因子 6 增强子的 AP-2α 结合位点,已引发了对动物模型中口腔颌面裂分子机制的探索性研究。[13]Van der Woude 综合征的男性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大脑形态都较差。[14]
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的配对一致性为 43%,而异卵双胞胎为 5%。[15]对于有一胎受累且自己无裂父母,未来妊娠中裂的复发率为 4%。[16]但是,如有 2 个孩子受到影响,第三个孩子受影响的风险从 4.4% 升至 9%。[17]唇裂和/或腭裂父母的孩子受影响的的风险是4%。如果还有一级亲属有腭裂,孩子的患病风险升高至 10% 至 20%。[16]
受累家庭成员口腔颌面裂的严重程度和表型表现不同,支持存在携带状态人群的证据有限。唇裂和腭裂患者的一级亲属经常表现出不太明显的面部异常,虽然很难证明,但仍可作为颌面部疾病的携带者。许多未受影响的人有细轻微的鼻部不对称。[18]唇腭裂患儿的父母与正常父母相比有显著不同的头影测量。[19]然而,由于头影测量研究设计缺乏一致性,因此难以确定这些颅面差异的确切位置。[20]需要对这些家庭进行确定性的遗传学研究和对受累患者亲属的颅面异常进行连续的人体测量记录,以揭示之前未发现的关联。对有唇裂男孩的大脑容积的研究发现,右侧裂人的大脑有更多的异常。随着男性和女性,左右侧裂之间其他的行为和认知差异的发现,可使口腔颌面裂进行进一步的亚型分类。偏侧性和性别可能在不同类型唇裂的胚胎学差异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可能有助于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21]
一项对隐性裂当前状态进行的系统性评价报告了以下结论和推荐:[22]
CLP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与正常人的颅面形态是有差异的,但是用面部结构差异性解释是困难的。
对口腔颌面裂(包括隐性裂)进一步疾病亚型分类有助于进行更准确的比较。[23]
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及遗传面部特征多中心合作研究会提高诊断、遗传咨询、临床管理,也能最大程度预防口腔颌面裂的发生。
尽管超过 90% 的单纯腭裂为非综合征型,伴有或不伴有颚裂的唇裂有超过 300 种相关的综合征,最常见的是:[24]
小耳畸形综合征性包括Goldenhaar的综合征,表现为半面短小、睑结膜上皮囊肿、肾和椎体畸形和耳廓畸形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口面指综合征:为X-连锁常染色体病,表现为下颌骨发育不全和腭裂。
TreacherCollins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颅面骨发育不全(特别是颧骨、下颌骨),双眼外眦下移、大口、面部瘘管、外耳畸形等。
Pierre Robin 序列征 (Pierre Robin sequence):因舌突出(被小下颌向前推)导致颚宫内畸形引发的典型舌下垂、小颏和 U 形上颚裂三联征。[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Pierre Robin 序列征婴儿的侧视图由 Travis T. Tollefson, MD, FACS 提供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安装外部上颌骨牵引成骨装置的皮尔罗宾序列征婴儿由 Travis T. Tollefson, MD, FACS 提供 [Citation ends].
Stickler综合征表现为PierreRobin综合征、病理性近视、听力损失和关节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vanderWoude综合征:为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是唇凹陷和腭裂。[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显示 van der Woude 综合征唇凹的修复后双侧唇裂由 Travis T. Tollefson, MD, FACS 提供 [Citation ends].
Velocardiofacial综合征为染色体显性遗传,继发于22q11.2缺失,特点是心脏畸形、大鼻、和颅底和腭咽闭合。
环境因素
致畸物:在孕期内服用抗惊厥药(如苯妥英),与包括唇腭裂在内的很多先天性畸形相关。[25]
营养不良:有相关的报道产前补充叶酸可降低口腔颌面裂风险。一些研究显示唇裂的风险下降,[26] 而另一些则显示没有下降。[27]随机Cochrane系统对照试验的评价显示,产前服用叶酸对预防神经管缺陷有作用。但对于降低唇腭裂发生没有明显关系。[28]单用叶酸或联合维生素和矿物质一起使用可预防神经管缺陷,但对其他出生缺陷无明确作用。
现已证实在某些 TGF-A 基因型母亲中,母体在围产期摄入多种维生素对唇腭裂有更强的预防作用。[29]有研究表明服用叶酸可以降低畸形的复发率(即已有口腔颌面裂孩子),但是没有剂量依赖关系。[30]
母体吸烟:虽然致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母亲在妊娠期或围孕期(妊娠前 1 个月至妊娠后 3 个月)吸烟可增加口腔颌面裂的风险。很多 meta 分析显示母体吸烟与伴或不伴颚裂的唇裂和单纯性颚裂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剂量依赖关系。[31][32][33][34][35]
母体酒精摄入:尽管已发现在围孕期(妊娠前 1 个月到妊娠之后 3 个月)摄入低水平酒精不会导致显著的唇裂风险,摄入更大量酒精(每次饮酒 > 5 个单位)与口腔颌面裂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鼻子和上唇的胚胎学发育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涉及到5个主要面部突起的融合,主要发生在妊娠的第3和第8周,唇发育在第3和第7周间,上腭发育在第5和12周。[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标示 5 处主要面部突起的 5 周胚胎的模式图(自额鼻突发展而来的内侧和外侧鼻突)原图作者 Dr Amir Rafii [Citation ends].
颅面发育过程比较复杂的,而在发育过程中某些表型表达的异常可导致畸形发生。
唇裂和/或腭裂:上颌窦,鼻内侧和鼻外侧突起经由上皮细胞桥接,程序性细胞死亡,和上皮下间质穿透[36][37]唇裂和/或腭裂可能继发于上皮融合或间质生长缺陷,这些过程涉及很多可能的遗传学基因位点或细胞内信号通路。[38]这导致上颌融合中断和中间鼻的突起。在双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动脉网和平行的肌肉外侧段为畸形的。唇裂肌肉组织沿裂缘异常插入,并上行至梨状孔,前唇部分从中隔、小柱和前上颌血管获得血供。
单纯性单侧唇裂:口轮匝肌 (orbicularis oris, OO) 是一圈负责缩和皱口括约肌的向心性肌肉。在单侧单纯性唇裂,在唇裂同侧眼轮匝肌纤维插入到鼻腔,而在另一侧眼轮匝肌纤维通过鼻棘和隔膜。当婴儿微笑时引起鼻部向一侧歪。
单纯腭裂:上腭的形成从切牙孔到悬雍垂前后方向的两侧腭突及鼻中隔融合过程。若此过程在妊娠12周前中断则形成腭裂。裂的范围可以从单纯完全性腭裂到悬雍垂裂。在 Pierre Robin 序列征中可见颚裂畸形,因小下颌(小颌畸形)限制了舌的空间,舌突出(舌下垂)机械阻挡颚的融合,导致典型的小颌畸形、舌下垂和单纯性颚裂三联征。
鼻中隔裂和/或唇裂:这可能是鼻中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断形成。正中面部畸形发育为多因素引起。
1938年提出分类法。
I组(A)
仅为软腭缺失
II组(B)
硬腭和软腭的缺失(不扩展至前切牙孔)
III组(C)
腭裂贯通牙槽裂
4组(D)
双侧完全性裂
1958年提出了以胚胎学为基础的分类系统,以切牙孔为界分为I度和II度。
切牙孔为一个漏斗状的开口,里面有神经血管束通过。它在硬腭后面乳突下方。该结构是一个重要的胚胎学标志,这是用来区分I级和II级腭裂。
原发性腭裂主要位于切牙孔前的结构(唇,前颌骨,前间隔)。
继发性腭裂主要位于切牙孔后方的结构(横向腭突,软腭,悬雍垂)。
1971年根据唇腭裂口腔内的结构提出'Y'型分类法。
在'Y'型分类区域贴上标签,从1到9,每个都代表一个不同的解剖结构。数字值的组合代表唇裂、牙槽突裂或腭裂。[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Kernahan 条纹“Y”裂分类由 Travis T. Tollefson, MD, FACS 提供 [Citation ends].
1和4区域分别代表鼻底右端和左端。
2和5区域分别代表的右唇和左唇。
3和6区域分别代表的一对齿槽段的右侧和左侧。
区域7代表原发性腭裂。
8和9区域代表继发性腭裂。
1962年提出分类法。
原发性唇腭裂
唇裂
牙槽突裂
继发性唇腭裂
软腭
硬腭
下颌骨裂
眼鼻裂:涉及内眦区域鼻子
口腔颌面裂:从口角向眼睑延伸
口耳裂:从口角向对耳廓延伸
1974年提出分类法。
椎间孔裂(唇±牙槽)
单侧
双侧
中间
切牙孔裂(唇,孔,腭)
单侧
双侧
后门齿孔裂(继发性腭裂)
非典型(稀有)面部畸形。
Tessier 在 1976 年的一篇里程碑式文章中描述了一种广为使用的分类方案。[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Tessier 颅面裂分类由 Tessier P 提供。面、颅面和侧面裂的解剖学分类。J Maxillofac Surg.1976;4:69-92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右侧不完全性 Tessier 3 号不典型颅面裂婴儿由 Travis T. Tollefson, MD, FACS 提供 [Citation ends].
口腔颌面裂可表现为:
单侧或双侧
完全性,不完全性,或隐性(例如,黏膜下腭裂)
唇裂伴或不伴有腭裂,或单纯腭裂
非典型的颅面部畸形。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