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和年龄为 6-12 个月。

男性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患有该病,不同研究得出的男女比例结果各异,范围在 2:1 到 3:1 之间。[5][9][12]

6 至 12 月龄

肠套叠发病率高峰期为 9 月龄,[8]多达 75% 的病例于 12 月龄以内发病。[9][12]

腹部绞痛

肠套叠腹部疼痛通常表现为绞痛,持续 1-3 分钟,疼痛发作间隔期婴儿表现正常。[3]见于 69%-100% 的病例。[5][9][12]

呕吐

呕吐可表现为非胆汁性或胆汁性呕吐。见于 78%-91% 的病例。[3][5][9][12]

疼痛间歇期嗜睡/易激惹

可能是唯一的主诉。见于 67%-87% 的病例。[5][9][12]

便血/红果酱样便

便血可能预示疾病更严重,症状时间更长,以及有黏膜水肿/溃疡(根据定义)。也可能提示肠套叠套入部已向远端延伸。

直肠出血可能为隐性或显性;如果直肠出血含有血液和黏液混合物,可描述为红果酱样。[2]见于 35%-73% 病例。[5][9][12]

低血容量休克

需关注是否有肠缺血、坏疽或穿孔。见于 5%-10% 病例。[5]

其他诊断因素

苍白

见于 42%-85% 的病例。[5][12]

可触及腹部包块

通常出现于右上腹或腹上区。[2]见于 45%-71% 的病例。[5][9][12]

饮食不佳

见于 17% 的病例。[12]

腹胀

见于 10%-35% 病例。[5][9][12]

危险因素

男性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患有肠套叠,不同研究得出的男女比例结果各异,范围在 2:1 到 3:1 之间。[5][9][12]

6 至 12 月龄

肠套叠发病率高峰期为 9 月龄,[8]多达 75% 的病例于 12 月龄以内发病。[9][12]

前期病毒性疾病

通常认为特发性肠套叠与导致正常纵向力中断的肠壁内淋巴增生有关。淋巴增生的病因通常与前期病毒性疾病有关。约 25% 的肠套叠病例有前期病毒性疾病症状。[5][9]

季节性变异

虽然传统上认为春秋季肠套叠发病率增高,但近期文献显示,肠套叠并没有一致的季节性趋势。[5][8][9][15]

第一代轮状病毒疫苗接种

最近发现,接种第一代轮状病毒疫苗的儿童偶尔会被诊断出肠套叠,但这种疫苗已不再使用。[16]

病例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均用来评估新单价轮状病毒疫苗 (RV1) 与肠套叠之间的关系,发现新单价轮状病毒疫苗的风险较低。[17]作者结论指出,疫苗接种带来的健康好处远远超出肠套叠(可能与新疫苗接种有关)的风险。[17]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