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冠状动脉疾病 |
长期 | 中 |
此病更常见于延误进行缩窄修复的患者,最可能的病因是持续性高血压。[35] |
||
系统性高血压 |
存在差异 | 高 |
许多主动脉缩窄患者都会有某种程度的主动脉弓残余性狭窄。 可见有明显的压力阶差,运动时更为明显。 干预治疗的适应症为压力阶差>20 mmHg。 即使无残余性缩窄,也可出现持续性高血压症状。[34] |
||
修复后再缩窄 |
存在差异 | 中 |
由于干预治疗部位会形成瘢痕,因此外科或经导管修复后可再次发生缩窄。 对于大多数这些再缩窄,可行球囊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 |
||
主动脉瘤 |
存在差异 | 低 |
可发生于外科手术或经导管干预部位。 此外,此症还可与潜在的血管病理或并发的主动脉瓣二瓣化相关。 若怀疑患者有动脉瘤且显示此动脉瘤正在扩大,通常需行外科切除术。 另一种治疗方法为在动脉瘤的部位放置覆膜支架。[33]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