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慢阻肺是一种病程不确定、预后存在差异的疾病。它的预后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共病和(影响程度较小的)急性加重。

尽管慢阻肺和呼吸衰竭患者的短期存活率取决于急性病的整体严重程度,但长期存活率主要是由慢阻肺的严重程度和存在的共病所决定的。通常,预后的判断基于 FEV1,后者是肺功能检查的一部分。一项 meta 回归分析显示,FEV1 的增加与 COPD 恶化的风险降低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161] 除 FEV1 外,预测预后的其他因素还有体重(体重极低是不利的预后因素[162])、6 分钟步行距离以及活动时呼吸短促的程度。这些因素被称为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气流阻塞 (airflow Obstruction)、呼吸困难 (Dyspnoea) 和运动 (Exercise) (BODE) 指数,可以为 1 年、2 年和 4 年存活情况的预后评估提供信息。[163] 一项研究显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浓度联合 BODE 指数和单独应用 BODE 指数相比是一项更好的评估预后的工具。[164] 肾上腺髓质素、精氨酸加压素、心房钠尿肽和 C 反应蛋白的水平升高[165] 可增加稳定期 COPD 患者的死亡风险。[166] 近期,共病和既往加重作为 COPD 病程的预测因素引起了更多的兴趣。经证明,CODEX 指数(共病、阻塞、呼吸困难和既往严重加重)在预测 COPD 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 BODE 指数。[167] 慢阻肺频繁急性加重和因为急性呼吸衰竭需要多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患者是预后不良的标志。[168]

在 COPD 多个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只有两个因素可以改善存活情况,即戒烟和氧疗。

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生存期的 BODE 指数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