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腹股沟疝治疗仍然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因为这具有治愈可能。对于预防绞窄也很重要。

疝带

疝带是一种传统性腹股沟疝非手术疗法。可能有助于在手术修复前缓解症状。并非治愈性治疗,只应在不能承受麻醉或外科干预的患者中长期使用。

观察病情

是否所有疝均应修复尚有争论。未经治疗的腹股沟疝的自然发展过程未知。早在1896 年的文献提示,发生绞窄的风险为 2.8%。[46]对 720 名最轻症状性或无症状腹股沟疝男性患者进行手术修补或观察病情至少 2 年的一份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了更好的信息。在分配至观察组的患者中,23% 的患者因症状发展(通常为不适)转至手术修补。在指定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7% 的患者转至观察等待。仅两名患者发生嵌顿。[47]根据这些发现,观察病情对于轻症状性或无症状性腹股沟疝是一种安全的治疗策略。[27][47]肠梗阻和绞窄等急性疝并发症很少发生,有症状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并不会比那些进行预防性疝修补术的患者高。一段时间后,许多患者都会因为症状加重而进行选择性修补术。[48][49]

手术

与非网片修补术相比,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使用可降低复发率。[50]证据 C根据外科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意愿决定采用开放式修补术还是腹腔镜下修补。两种方法的风险和并发症各有不同。[51]开放式手术是最常见的选择,占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大部分比例。[3][52]最有效的证据表明,对于单边原发性疝,开放式术式优于腹腔镜。腹腔镜下修补具有较长的学习周期,将一大张网片置入腹膜前间隙中,但是它可能会影响以后的膀胱或前列腺手术。[52][53]

聚丙烯网片是用于疝修补术的最流行假体材料。采用足够大的补片至关重要。采用较新的轻质聚丙烯网片以替代较重的旧网片可能有好处,但这一点尚不明确。[54][55][56]低成本蚊帐已成功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低收入国家,也可用于发展中国家。[57]必须移除受感染的网片。受感染网片移除后疝复发并未增多。[58]

术后感染性疝修补术应采用的从动物皮肤或猪肠粘膜上获取的生物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局部组织的采用与高复发率有关,而标准的生物网片则与显著性感染风险有关。生物材料通常并不用于择期腹股沟疝修补术。

原发性组织或腹股沟疝的非网片式修补术仍然较常见并为患者所接受,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然而,复发率较高。现在网片式修补术,对于开放式还是腹腔镜下均是复发性疝的标准治疗方法。[59][60]非网片式修补术用于存在肠坏死的肠梗阻或绞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关注污染(肠未坏死的嵌顿性疝可进行网式修补术)。

嵌顿性或绞窄性疝

疝内容物无法回纳至腹腔中时则发生难复性疝。穿过疝环的肠或网膜会水肿,从而导致进一步肿胀并使肠腔中液体回流被阻隔。这会导致血液供应受阻,出现绞窄性疝。如有质软并触痛感、嵌顿性疝痛,则需采取紧急手术治疗。对于服用镇静剂的患者,嵌顿性疝有时可以被还纳,但需要小心操作以免将坏死部分的肠随疝囊推进腹腔(整体疝)。

绞窄性疝属于外科急诊。通常需要充足的液体复苏、鼻胃插管及导尿。如果肠未坏死,可采用网片补料重新巩固修复。如果发现肠坏死,则在非网片式疝修补术时,还需进行剖腹手术和肠切除术。

预防性抗生素疗法

简单的疝修补术期间是否要采用抗生素预防尚有争议。对于糖尿病或尿毒症或病态肥胖患者,可考虑预防复发性疝。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未能证明抗生素预防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但是后续研究发现,这可降低 50% 手术部位感染率。[61][62]另外一份荟萃分析得出结论: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期间进行抗生素预防并不能防止伤口感染。[63]另一份荟萃分析发现,创伤感染有小幅但显著性下降;但是研究人员并不推荐作为常规预防。[64]在缺乏明确证据的情况下,美国各地采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进行单剂量抗菌预防。

预防复发

据报告,开放式原发性组织修补术后斜疝的复发率介于 1%~7%,而直疝的复发率则介于 4%~10%。在熟练操作的前提下,网片式修补术(无论是开放式还是腹腔镜下)后的复发率则较低,为 1%~2%。[55]腹腔镜下修补术后的复发疝最好采用开放式前路网片修补术进行治疗;反之亦然。[6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