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头孢唑啉 : >1 个月的儿童:40-10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 g;成人:500-1,000 mg,静脉使用,每 6-8 小时一次
或
克林霉素 : 儿童:20-4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600-2,700 m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12 小时一次
或
头孢呋辛 : ≥3 个月的儿童:50-15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 g;成人:750-1,500 mg,静脉使用,每 6-8 小时一次
和
甲硝唑 : 儿童:3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4 g;成人:500 mg,静脉使用,每 6-8 小时一次
对进展期眶蜂窝织炎患者,应每日监测其症状和体征。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社区病原体耐药性低,经验性治疗方案包括第一代头孢菌素或克林霉素,或者甲硝唑联合头孢呋辛。[1][3][5][7]
治疗疗程:7-10天。建议与传染病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存在眼周脓肿,应该切开并引流,棉拭子蘸取送培养并做药敏实验。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 : 儿童和成人:咨询专家指导用药剂量
尽管真菌感染(毛霉菌病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并不常见,但在临床上仍可见到,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患者,通常是非常严重甚至可能致命。因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鼻分泌物呈黏性深棕黑色疑似患者,应该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万古霉素 : 儿童:40-6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500 mg,静脉使用,每 6 小时一次,或 1,000 mg,每 12 小时一次
和
头孢噻肟 : 儿童:50-20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2 g;成人:1-2 g,静脉使用,每 6-8 小时一次
和
克林霉素 : 儿童:20-4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600-2,700 m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12 小时一次
或
万古霉素 : 儿童:40-6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500 mg,静脉使用,每 6 小时一次,或 1,000 mg,每 12 小时一次
和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儿童: 80-100 mg/kg(每剂最多 4 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一次;成人:3.375-4.5 g,静脉使用,每 6 小时一次
更多达托霉素 : 儿童:咨询专科医生以指导剂量;成人:4 mg/kg,静脉使用,每日一次
或
利奈唑胺 : <12 周岁的儿童:10 mg/kg(每剂最多 600 m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一次;≥12 周岁的儿童和成人:600 m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一次
或
特拉万星 : 儿童:咨询专科医生以指导剂量;成人:10 mg/kg,静脉使用,每日一次
-- 和 --
头孢噻肟 : 儿童:50-20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2 g;成人:1-2 g,静脉使用,每 6-8 小时一次
-- 和 --
克林霉素 : 儿童:20-4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600-2,700 m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12 小时一次
对进展期眶蜂窝织炎患者,应每日监测其症状和体征。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如果怀疑 MRSA,则考虑使用静脉使用的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噻肟和克林霉素,或者选用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和特拉万星是对万古霉素过敏的患者的潜在替代药物。不过,使用这些药物治疗眼眶或颅内感染的经验很少,因而应在感染性疾病主任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这些药物。
治疗疗程:7-10天。
如果存在眼周脓肿,应该切开并引流,棉拭子蘸取送培养并做药敏实验。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 : 儿童和成人:咨询专家指导用药剂量
尽管真菌感染(毛霉菌病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并不常见,但在临床上仍可见到,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患者,通常是非常严重甚至可能致命。因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鼻分泌物呈黏性深棕黑色疑似患者,应该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头孢氨苄 : 儿童:25-5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2 g;成人:250-500 mg,口服,每 6 小时一次
或
克林霉素 : 儿童:8-4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150-450 mg,口服,每 6 小时一次
或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3 个月的儿童:3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12 小时一次;≥3 个月的儿童:20-4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8 小时一次;成人:875 mg,口服,每日两次,或 500 mg,每日 3 次
更多或
头孢呋辛 : ≥3 个月的儿童:20-3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12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 g;成人:250-500 mg,口服,每日两次
和
甲硝唑 : 儿童:3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4 g;成人:500 mg,口服,每 6-8 小时一次
症状不严重且稳定的成人眶周蜂窝组织炎患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疗,眼科门诊每日随访。可以在儿童患者中开始经验性口服治疗,并坚持每日随访。
社区病原体耐药性低,经验性治疗方案包括第一代头孢菌素或克林霉素,或者甲硝唑联合头孢呋辛。[1][3][5][7]
治疗疗程:7-10天。建议与传染病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存在眼周脓肿,应该切开并引流,棉拭子蘸取送培养并做药敏实验。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 : 儿童和成人:咨询专家指导用药剂量
尽管真菌感染(毛霉菌病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并不常见,但在临床上仍可见到,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患者,通常是非常严重甚至可能致命。因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鼻分泌物呈黏性深棕黑色疑似患者,应该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 ≥2 个月的儿童:8-12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12 小时一次;成人:160/800 mg,口服,每日两次
更多或
克林霉素 : 儿童:8-4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150-450 mg,口服,每 6 小时一次
症状不严重且稳定的成人眶周蜂窝组织炎患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疗,眼科门诊每日随访。可以在儿童患者中开始经验性口服治疗,并坚持每日随访。
如果疑似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考虑口服克林霉素或口服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治疗疗程:7-10天。建议与传染病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存在眼周脓肿,应该切开并引流,棉拭子蘸取送培养并做药敏实验。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 : 儿童和成人:咨询专家指导用药剂量
尽管真菌感染(毛霉菌病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并不常见,但在临床上仍可见到,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患者,通常是非常严重甚至可能致命。因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鼻分泌物呈黏性深棕黑色疑似患者,应该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如果培养阳性并且抗生素敏感性已知,患者应该从经验性治疗转为针对性治疗。抗生素和抗真菌药选择取决于目前地方政策和药物敏感性。
如果诊断为眼周表面脓肿形成建议行脓肿切开,引流,培养。可以在诊断和(或)治疗的任何阶段执行,但最好尽早施行。需要引流以排出脓液、释放眼睑压力以及进行培养。[7]
头孢唑啉 : >1 个月的儿童:40-10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 g;成人:500-1,000 mg,静脉使用,每 6-8 小时一次
或
克林霉素 : 儿童:20-4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600-2,700 m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12 小时一次
或
头孢呋辛 : ≥3 个月的儿童:50-15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 g;成人:750-1,500 mg,静脉使用,每 6-8 小时一次
和
甲硝唑 : 儿童:3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4 g;成人:500 mg,静脉使用,每 6-8 小时一次
所有眶蜂窝织炎患者都应该接受经验性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应能针对窦病原体,该病原体耐β-内酰胺酶并且能够渗透进入脑脊液。[1][3][4][5][6][7][8]由于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大幅度下降,成人或儿童的治疗尚无标准可依。因此,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针对传统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于已接种疫苗的成人和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基本上无需担心。
社区病原体耐药性低,经验性治疗方案包括第一代头孢菌素或克林霉素,或者甲硝唑联合头孢呋辛。[1][3][5][7]
建议与感染性疾病的主任医生联合确定治疗方案类型和用药时间。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麻黄碱 : (鼻滴0.25%)6-12岁儿童:每6-8小时每个鼻孔1-2滴;(鼻滴0.5%)成人:每6-8小时每个鼻孔1-2滴
虽然减充血剂治疗鼻窦炎的作用尚未明确证实,但可用于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引流。[7]
由于出现反弹的风险,使用不宜超过3到5天。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 : 儿童和成人:咨询专家指导用药剂量
尽管真菌感染(毛霉菌病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并不常见,但在临床上仍可见到,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患者,通常是非常严重甚至可能致命。因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鼻分泌物呈黏性深棕黑色疑似患者,应该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当存在视力下降和传入性瞳孔障碍时,可能需要行外侧眦部切开术可以快速降低高眶压。在行眶切开术之前也是必要的。
万古霉素 : 儿童:40-6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500 mg,静脉使用,每 6 小时一次,或 1,000 mg,每 12 小时一次
和
头孢噻肟 : 儿童:50-20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2 g;成人:1-2 g,静脉使用,每 6-8 小时一次
和
克林霉素 : 儿童:20-4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600-2,700 m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12 小时一次
或
万古霉素 : 儿童:40-6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500 mg,静脉使用,每 6 小时一次,或 1,000 mg,每 12 小时一次
和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儿童: 80-100 mg/kg(每剂最多 4 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一次;成人:3.375-4.5 g,静脉使用,每 6 小时一次
更多达托霉素 : 儿童:咨询专科医生以指导剂量;成人:4 mg/kg,静脉使用,每日一次
或
利奈唑胺 : <12 周岁的儿童:10 mg/kg(每剂最多 600 m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一次;≥12 周岁的儿童和成人:600 m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一次
或
特拉万星 : 儿童:咨询专科医生以指导剂量;成人:10 mg/kg,静脉使用,每日一次
-- 和 --
头孢噻肟 : 儿童:50-20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2 g;成人:1-2 g,静脉使用,每 6-8 小时一次
-- 和 --
克林霉素 : 儿童:20-40 mg/k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600-2,700 mg/日,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6-12 小时一次
如果怀疑 MRSA 或担心抗生素耐药性,可采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噻肟和克林霉素,或者选用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和特拉万星是对万古霉素过敏的患者的潜在替代药物。不过,使用这些药物治疗眼眶或颅内感染的经验很少,因而应在感染性疾病主任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这些药物。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麻黄碱 : (鼻滴0.25%)6-12岁儿童:每6-8小时每个鼻孔1-2滴;(鼻滴0.5%)成人:每6-8小时每个鼻孔1-2滴
虽然减充血剂治疗鼻窦炎的作用尚未明确证实,但可用于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引流。[7]
由于出现反弹的风险,使用不宜超过3到5天。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 : 儿童和成人:咨询专家指导用药剂量
尽管真菌感染(毛霉菌病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并不常见,但在临床上仍可见到,尤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患者,通常是非常严重甚至可能致命。因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免疫抑制,鼻分泌物呈黏性深棕黑色疑似患者,应该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当存在视力下降和传入性瞳孔障碍时,可能需要行外侧眦部切开术可以快速降低高眶压。在行眶切开术之前也是必要的。
如果培养阳性并且抗生素敏感性已知,患者应该从经验性治疗转为针对性治疗。抗生素和/或抗真菌药选择取决于目前地方政策和药物敏感性。
但是,阳性培养率为0%至33%。[12]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培养是阴性的,[11][13]患者应该继续最初假设的经验性治疗。
小于9岁的儿童,由于筛窦炎引起的孤立性内侧骨膜下眼眶脓肿,且不伴有视觉障碍,通常不需要紧急手术引流。在该年龄段,静脉注射抗生素和减轻鼻充血治疗可以清除脓肿。[17]
但是,在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中,多种微生物感染和厌氧菌感染风险更高,可能需要及时引流。[17]此外,如果有多灶性的骨膜下脓肿(有可能迅速导致视神经病变),或者如果有相关的额窦炎(有可能蔓延到颅内),应进行早期引流,即使是在年幼的儿童中。引流有助于排出脓液、释放眼眶压力以及提供脓液样本进行培养。[7]行眶切开术之前需要行外侧眦部切开术以降低眼压。在头颈外科学,不论患者年龄,脓肿大小为是否需要紧急引流手术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参见附件)。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麻黄碱 : (鼻滴0.25%)6-12岁儿童:每6-8小时每个鼻孔1-2滴;(鼻滴0.5%)成人:每6-8小时每个鼻孔1-2滴
虽然减充血剂治疗鼻窦炎的作用尚未明确证实,但可用于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引流。[7]
由于出现反弹的风险,使用不宜超过3到5天。
当存在视力下降和传入性瞳孔障碍时,可能需要行外侧眦部切开术可以快速降低高眶压。在行眶切开术之前也是必要的。
除非脓肿长度大于1cm或宽度大于0.4cm,或伴有眼压升高,眼球运动明显受限或额窦炎,大多数外科医生主张首先行经验性药物治疗。如果在药物治疗后48小时内未见改善或眼球突出进行性加重或眼部功能障碍加重时,需行窦或眼眶脓肿引流术。眶内侧的脓肿有时可随筛窦引流而排出,而眶顶部和底部的一般需要单独作一个切口进行引流。
如果有多灶性的骨膜下脓肿(有可能迅速导致视神经病变),较大脓肿或累及额窦,那么尽早引流是十分必要的。引流有助于排出脓液、释放眼眶压力以及提供脓液样本进行培养。[7]行眶切开术之前需要行外侧眦部切开术以降低眼压。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