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大便失禁与慢性便秘和严重的粪便堵塞有关
儿童并无潜在解剖结构的异常,但严重的粪便堵塞导致直肠扩张。
慢性扩张导致直肠感觉下降,从而使儿童的排便冲动减少。
较软的粪便在硬的、堵塞的粪便上方形成,并在硬便周围渗出,称为“溢出”。
功能性非潴留性大便失禁
确切病因未知,但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心理、行为或情绪障碍、遗传以及胃肠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减退。
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10]
器质性大便失禁
胃肠道解剖结构异常或胃肠道神经切除导致无法控制排便。[11]
儿童有导致肠道控制缺乏的潜在的解剖结构异常(例如肛门直肠畸形、脊柱和神经系统畸形或术后畸形),或可能导致伴有溢出性大便失禁的粪便堵塞的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乳糜泻或囊性纤维化)。
过度用药
青少年和成人过度使用药物(例如泻药或奥利司他)也可引起大便失禁,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排便控制要求胃肠道和神经结构正常,与肛门括约肌、肌肉和胃肠道控制神经的正常运作有关的功能也需正常。任何破坏与维持排便控制相关的解剖结构正常运作的潜在病变将会引起大便失禁。
功能性大便失禁与慢性便秘和严重的粪便堵塞有关:便秘与长时间疼痛排便导致(机体)形成抑制排便的策略,例如臀肌收缩。 硬便导致的粪便堵塞,软便充溢在堵塞的粪团周围,从扩张的直肠中渗出,导致了排便的敏感度降低。
功能性非潴留性大便失禁: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未知,但根据定义,儿童并无粪便潴留或可解释大便失禁症状的炎症、解剖、代谢或肿瘤的进程。[1]
器质性大便失禁:大便失禁的确切病因取决于其根本原因。 例如: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