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肾上腺素 : 0.3mg(1:1000),肌内注射,需要时每1-2小时1次。
伴血管性水肿的荨麻疹发作时若累及头颈部,可能会导致气道阻塞,则需要及时应用肾上腺素。
气管性水肿患者均需评估气道状态,并密切监测,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保证气道通畅。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
β阻滞剂可干扰肾上腺素的作用,如果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患者存在这种情况,需停用此类药物。
对于具有伴血管性水肿的荨麻疹病史的患者,应开具 2 支可自行注射的肾上腺素笔处方。[17]必须指导患者如何使用肾上腺素笔,并且必须告知患者,如果症状发作需要肾上腺素治疗,应立即就医。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苯海拉明 : 25-50 mg,口服,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300 mg;10-50 mg,静脉使用,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400 mg
抗组胺药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 儿童:0.5-1.7mg/kg/d,分次静脉给药,每6-12小时1次;成人:起始剂量10-40mg,静脉滴注,随后每日1次性给予40-120mg
若荨麻疹十分严重,可短期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
虽无针对皮质类固醇的对照研究,皮质类固醇仍不可避免被应用于治疗荨麻疹,且可迅速起效。但因其较多不良反应,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仍受到限制。
因此,在应用皮质类固醇前仍需不遗余力尽量应用无激素药物治疗荨麻疹。
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荨麻疹无效。
急性荨麻疹具有自限性。通常可以找到诱因,若诱因明确,应严格避免接触该诱因,包括饮食改变,停用或更换药物及去除物理性刺激等。
急性荨麻疹具有自限性。通常可以找到诱因,若诱因明确,应严格避免接触该诱因,包括饮食改变,停用或更换药物及去除物理性刺激等。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氯雷他定 : 10 mg,口服,一日一次
或
地氯雷他定 : 5mg口服,每日1次
或
西替利嗪 : 10 mg,口服,一日一次
或
左西替利嗪 : 5mg口服,每日1次
或
非索非那定 : 180mg口服,每日1次
苯海拉明 : 需要时每4-6小时口服25-50mg
或
羟嗪 : 需要时,口服 10-25 mg,每 6-8 小时一次,最高为 100 mg/天
或
马来酸氯苯吡胺 : 当需要时每4-6小时口服(速释型)4mg,最多24mg/d
或
多塞平 : 需要时每日睡前口服10-100mg
抗组胺药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患者须了解抗组胺药预防性用药疗效最好,而不是疾病发作后用药。
治疗首选二代抗组胺药,这类药物耐受良好,副作用轻,仅有极少量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药物选择依据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和对不良反应耐受性而决定。尽管所有的二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但有报道认为西替利嗪引起镇静的比例略高于其他药物。[35]
一代抗组胺药因其不良反应,尤其是镇静作用,常作为备选。[36][37]许多患者即使是夜间小剂量用药也无法耐受。另外,其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每天给药3或4次,极为不便,使其应用更加受限。一代抗组胺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加量,直至可耐受的临床有效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很强的H1阻滞作用,可用于治疗荨麻疹。多塞平的半衰期较长,可每晚给药。具体药物的选择取决于个体对疗效的反应和副反应的耐受情况。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泼尼松龙 : 0.5-1mg/kg/d口服,分1-2次给药,共5-7天
若荨麻疹十分严重,可短期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
虽无针对皮质类固醇的对照研究,皮质类固醇仍不可避免被应用于治疗荨麻疹,且可迅速起效。但因其较多不良反应,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仍受到限制。因此,在应用皮质类固醇前仍需不遗余力尽量应用无激素药物治疗荨麻疹。
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荨麻疹无效。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肾上腺素 : 0.3mg(1:1000),肌内注射,需要时每1-2小时1次。
若发生在躯干或四肢的血管性水肿十分严重,亦可应用肾上腺素,以控制症状。
β阻滞剂可干扰肾上腺素的作用,如果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患者存在这种情况,需停用此类药物。
对于所有具有伴血管性水肿的荨麻疹病史的患者,应开具 2 支可自行注射的肾上腺素笔处方,并指导患者如何使用。[17]当发作时注射肾上腺素后,应指导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
气管性水肿患者均需评估气道状态,并密切监测,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保证气道通畅。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C1抑制剂(人)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艾卡拉肽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艾替班特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研究显示血浆来源的C1酯酶抑制剂浓缩物、血浆激肽释放酶抑制剂(艾卡拉肽ecallantide)或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艾替班特icatibant)在急性发作期有效。[26][27][28][29][30]这三种药物均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发作期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新鲜冰冻血浆(FFP)也被认为有效,但其应用仍受到争议,因FFP含有补体蛋白,理论上可能会加重病情。随着新治疗方法的出现,应用FFP的唯一指征是其他药物均不可轻易获得时。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肾上腺素、抗组胺药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可有效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但若怀疑血管性水肿的类型时亦可应用上述药物。
C1抑制剂(人)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艾卡拉肽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艾替班特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新鲜冰冻血浆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研究显示血浆来源的C1酯酶抑制剂浓缩物、血浆激肽释放酶抑制剂(艾卡拉肽ecallantide)或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艾替班特icatibant)在急性发作期有效。[26][27][28][29][30]三种药物均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发作期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新鲜冰冻血浆(FFP)也被认为有效,但其应用仍受到争议,因FFP含有补体蛋白,理论上可能会加重病情。随着新治疗方法的出现,应用FFP的唯一指征是其他药物均不可轻易获得时。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肾上腺素、抗组胺药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可有效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但若怀疑血管性水肿的类型时亦可应用上述药物。
C1抑制剂(人)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达那唑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新鲜冰冻血浆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尤其易被侵入性医疗操作(如频繁口腔操作)等外界因素所诱发。因此推荐在侵入性医疗操作前进行短期预防用药,如应用血浆来源的C1抑制剂浓缩物、短期应用大剂量弱效雄激素或FFP等。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包括尽可能识别和避免已知诱因,这对物理性荨麻疹患者尤为重要。但较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明确诱因很少。
精神心理压力在慢性荨麻疹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明。[20]应鼓励和教育患者管理压力,以更好的控制疾病症状。
除了识别和避免诱因,在改善症状的同时需治疗任何潜在疾病。
例如,有活动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应用三联抗感染治疗后荨麻疹症状也会改善。
虽然这些潜在疾病并不直接导致荨麻疹,但可加重荨麻疹,使得对症治疗更为困难。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氯雷他定 : 10 mg,口服,一日一次
或
地氯雷他定 : 5mg口服,每日1次
或
西替利嗪 : 10 mg,口服,一日一次
或
左西替利嗪 : 5mg口服,每日1次
或
非索非那定 : 180mg口服,每日1次
苯海拉明 : 需要时每4-6小时口服25-50mg
或
羟嗪 : 需要时,口服 10-25 mg,每 6-8 小时一次,最高为 100 mg/天
或
马来酸氯苯吡胺 : 当需要时每4-6小时口服(速释型)4mg,最多24mg/d
或
多塞平 : 需要时每日睡前口服10-100mg
抗组胺药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患者须了解抗组胺药预防性用药疗效最好,而不是疾病发作后用药。
治疗首选二代抗组胺药,这类药物耐受良好,副作用轻,仅有极少量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药物选择依据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和对不良反应耐受性而决定。尽管所有的二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但有报道认为西替利嗪引起镇静的比例略高于其他药物。[35]
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最强的效力,但因其不良反应,尤其是镇静作用,常作为备选。[36][37]许多患者即使是夜间小剂量用药也无法耐受。另外,其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每天给药3或4次,极为不便,使其应用更加受限。一代抗组胺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加量,直至可耐受的临床有效剂量。具体药物的选择取决于个体对疗效的反应和副反应的耐受情况。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泼尼松龙 : 0.5-1mg/kg/d口服,分1-2次给药,共5-7天
得到良好控制的慢性荨麻疹若急性发作,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以控制症状。
虽无针对皮质类固醇的对照研究,皮质类固醇仍不可避免被应用于治疗荨麻疹,且可迅速起效。但因其较多不良反应,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仍受到限制。
因此,在应用皮质类固醇前仍需不遗余力尽量应用无激素药物治疗荨麻疹。
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荨麻疹无效。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奥马珠单抗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环孢素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羟氯喹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柳氮磺吡啶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秋水仙碱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氨苯砜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硫唑嘌呤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甲氨蝶呤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麦考酚酯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如果证明最大剂量的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无效,专家可能会使用众多备选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中的一种,包括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秋水仙碱、氨苯砜、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IVIG) 和最近才可选用的奥玛珠单抗。[15][18][19][25]尽管病例报告显示所有这些药物都对特定患者有有益的疗效,但只有环孢素和奥马珠单抗在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显示有效。[18][19][45][46][47]对于难治性荨麻疹的患者,奥马珠单抗具有最强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48]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的使用受到其副作用和/或费用的限制,这些问题必须与潜在治疗获益进行仔细权衡。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泼尼松龙 : 0.5-1mg/kg/d口服,分1-2次给药,共5-7天
短期或较短期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常被用于替代药物的起始期,以控制不断发展的皮损。当荨麻疹病情可用非激素的免疫调节药物控制后,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需及时逐渐减量,以使不良反应最小化。
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荨麻疹无效。
药物诱导性血管性水肿的治疗关键是明确并停用诱发药物,同时给予抗组胺药(有时可加用皮质类固醇)以缓解症状。
只要避免应用诱发药物,一旦症状缓解即可停止治疗。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氯雷他定 : 10 mg,口服,一日一次
或
地氯雷他定 : 5mg口服,每日1次
或
西替利嗪 : 10 mg,口服,一日一次
或
左西替利嗪 : 5mg口服,每日1次
或
非索非那定 : 180mg口服,每日1次
苯海拉明 : 需要时每4-6小时口服25-50mg
或
羟嗪 : 需要时,口服 10-25 mg,每 6-8 小时一次,最高为 100 mg/天
或
马来酸氯苯吡胺 : 当需要时每4-6小时口服(速释型)4mg,最多24mg/d
或
多塞平 : 需要时每日睡前口服10-100mg
抗组胺药是治疗此类血管性水肿的一线用药,同时积极寻找药物因素并停药。患者须了解抗组胺药预防性用药疗效最好,而不是疾病发作后用药。当药物诱因明确并且停药后血管性水肿缓解时可停用抗组胺药。
二代抗组胺药耐受良好,副作用轻,仅有极少量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在美国,这些药物包括: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非索非那定。药物选择依据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和对不良反应耐受性而决定。尽管所有的二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但有报道认为西替利嗪引起镇静的比例略高于其他药物。[35]
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羟嗪、氯苯那敏)是现有的最强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尤其是镇静作用,其使用经常受到限制。[36][37]许多患者即使是夜间小剂量用药也无法耐受。另外,其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每天给药3或4次,极为不便,使其应用更加受限。一代抗组胺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加量,直至可耐受的临床有效剂量。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泼尼松龙 : 0.5-1mg/kg/d口服,分1-2次给药,共5-7天
虽无针对皮质类固醇的对照研究,皮质类固醇仍不可避免被应用于治疗药物诱导的血管性水肿。但因其较多不良反应,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仍受到限制。因此,虽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如每日总剂量1mg/kg)可有效治疗该病,但仍需不遗余力尽量用非激素药物治疗。
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药物诱导的血管性水肿无效。
氯雷他定 : 10 mg,口服,一日一次
或
地氯雷他定 : 5mg口服,每日1次
或
西替利嗪 : 10 mg,口服,一日一次
或
左西替利嗪 : 5mg口服,每日1次
或
非索非那定 : 180mg口服,每日1次
苯海拉明 : 需要时每4-6小时口服25-50mg
或
羟嗪 : 需要时,口服 10-25 mg,每 6-8 小时一次,最高为 100 mg/天
或
马来酸氯苯吡胺 : 当需要时每4-6小时口服(速释型)4mg,最多24mg/d
或
多塞平 : 需要时每日睡前口服10-100mg
抗组胺药是治疗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的一线用药。患者须了解抗组胺药预防性用药疗效最好,而不是疾病发作后用药。
二代抗组胺药耐受良好,副作用轻,仅有极少量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在美国,这些药物包括: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非索非那定。药物选择依据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和对不良反应耐受性而决定。尽管所有的二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但有报道认为西替利嗪引起镇静的比例略高于其他药物。[35]
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羟嗪、氯苯那敏)是现有的最强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尤其是镇静作用,其使用经常受到限制。[36][37]许多患者即使是夜间小剂量用药也无法耐受。另外,其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每天给药3或4次,极为不便,使其应用更加受限。一代抗组胺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加量,直至可耐受的临床有效剂量。
药物诱导性血管性水肿的治疗关键是明确并停用诱发药物,同时给予抗组胺药(有时可加用皮质类固醇)以缓解症状。
只要避免应用诱发药物,一旦症状缓解即可停止治疗。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泼尼松龙 : 0.5-1mg/kg/d口服,分1-2次给药,共5-7天
虽无针对皮质类固醇的对照研究,皮质类固醇仍不可避免用于治疗获得性血管性水肿。但因其较多不良反应,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仍受到限制。因此,虽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如每日总剂量1mg/kg)可有效治疗该病,但仍需不遗余力尽量用非激素药物治疗。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奥马珠单抗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环孢素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羟氯喹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柳氮磺吡啶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秋水仙碱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氨苯砜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硫唑嘌呤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甲氨蝶呤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麦考酚酯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如果证明最大剂量的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对获得性血管性水肿无效,专家可能会使用众多备选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中的一种,包括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秋水仙碱、氨苯砜、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IVIG) 和最近才可选用的奥玛珠单抗。[15][18][19][25]尽管病例报告显示所有这些药物都对特定患者有有益的疗效,但只有环孢素和奥马珠单抗在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显示有效。[18][19][45][46][47]对于难治性荨麻疹的患者,奥马珠单抗具有最强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48]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的使用受到其副作用和/或费用的限制,这些问题必须与潜在治疗获益进行仔细权衡。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泼尼松龙 : 0.5-1mg/kg/d口服,分1-2次给药,共5-7天
短期或较短期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常用于替代药物的起始期,以控制不断发展的皮损。当荨麻疹病情可用非激素的免疫调节药物控制后,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需及时逐渐减量,以使不良反应最小化。
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特发性血管性水肿无效。
达那唑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或
C1抑制剂(人)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氨甲环酸 : 剂量需咨询相关专家
长期预防的目的在于降低获得性血管性水肿(HAE)的发作频率和发作严重程度。弱效雄激素(如达那唑)用于预防已有多年(在美国,司坦唑醇不可用)。雄激素的作用是增加肝脏产生C1抑制物。
血浆来源的C1抑制剂浓缩物也被FDA批准用于预防。
另一种方法是选择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31]氨甲环酸在美国未上市,且其治疗效果不如小剂量雄激素或C1抑制剂浓缩物。治疗选择需个体化,视具体病例情况而定。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