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婴儿用药错误

对于那些无法活动和还不会爬行或走路的儿童而言,摄入通常是由于看护者意外用错药物。看护者通常知道错误。

目睹摄入或发现儿童拿着空瓶或药丸

当看护者短暂分神时,那些看起来像糖果或熟悉物品的药物可能会被摄入。

儿童也可能会摄入在一个家庭成员的手提包中、沙发背后或家中其他地方找到的物品。较大儿童可以爬高找到放在高处的药物,或意外摄入放置在非其原装容器中的物质(例如:存放在汽水瓶中的化学品)。

如果目睹了摄入、涉及化学品摄入(引起哭闹和物理线索)或发现儿童嘴里有药瓶或药丸,通常要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有意摄入病史

这通常表现为呼救,儿童会告诉一位朋友或者成人监护人。女孩考虑自残的可能性高于男孩。

这种物质通常更易于从病史识别,最有可能是一种家里有的或无需处方就可以轻易购买的药物。车库、阁楼或仓库中现成的化学物质也可能会被摄入。

物质滥用病史

如果出现以下特征,则应怀疑物质滥用:孩子回家晚;一直参加聚会;与父母不认识或不喜欢的朋友在一起;近期功课变差;健忘或遮遮掩掩的行为或朋友突然变化;回到家里心不在焉、嗜睡或幻觉;谈论父母不知道的物质或 “pharm parties(制药派对)”、“trail mix(果仁混合包)”或“bowl parties(碗会)”。

拟交感神经药物中毒综合征

症状包括超速代谢、高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体温过高、激越、痉挛和瞳孔散大。

这一中毒综合征的出现表明摄入了 α 受体激动剂、β 受体激动剂、苯丙胺/精神兴奋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抗毒蕈碱中毒综合征

症状包括高血压(不如拟交感神经药物显著)、心动过速、体温过高、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尿潴留、无肠鸣音、无汗、激越到镇静、惊厥。

表明摄入了一种抗毒蕈碱剂,例如苯海拉明。

阿片类药物中毒综合症

症状包括瞳孔缩小、呼吸徐缓和呼吸不全、肠鸣音消失和昏迷。也可能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镇静催眠药中毒综合征

患者出现昏迷或生命体征相对正常的精神抑制状态,患者体温可出现变化,会有轻度低体温。

表明摄入了苯二氮卓、巴比妥或乙醇。

胆碱能综合征

特征主要是因为毒蕈碱刺激,出现分泌物增加(口腔、支气管、流泪、呕吐、腹泻)、心动过缓、低血压、瞳孔缩小以及精神状态改变。

尼古丁刺激也可能发生,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呼吸抑制和麻痹、肌颤或癫痫发作。

一些儿童可能不会表现出毒蕈碱样中毒症状,但会发生瘫软、无力、精神状态改变。

表明发生抗胆碱酯酶毒性(例如:有机磷中毒)。

其他诊断因素

恶心、呕吐或腹泻

许多有毒物质摄入可能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植物和蘑菇摄入也会引起这些症状。

如果摄入未被目睹或儿童没有告诉任何人关于其毒物摄入或用药过量的情况,则在症状出现之前,他/她可能不会就诊,这些症状可能会被推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因此在鉴别这些症状时,应考虑有毒物质摄入。

精神状态改变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毒物质摄入可能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

如果摄入未被目睹或儿童没有告诉任何人关于其毒物摄入或用药过量的情况,则在症状出现之前,他/她可能不会就诊,这些症状可能会被推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因此在鉴定精神状态改变时,应考虑有毒物质摄入。

发热或体温过高

导致强直或肌肉活动过度的有毒物质摄入可能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一般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征象。

发热可出现在一系列中毒中。体温过高表明拟交感神经药物、抗毒蕈碱药,或水杨酸盐等影响细胞呼吸的药剂中毒。这也可能见于 5-羟色胺综合征或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口腔和口咽沾染或灼伤

表明摄入了化学物质。灼伤表明摄入了酸或碱。也可能出现气味。

高血压或低血压

高血压表明拟交感神经药物或抗毒蕈碱药中毒。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表明 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α-2 受体激动剂或地高辛中毒。钙通道阻滞剂会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和肢端温暖;而 β 受体阻滞剂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和肢端寒冷。

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

通气不足表明阿片类药物或 α-2 受体激动剂中毒。

通气过度表明水杨酸盐、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例如:氰化物)或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物质(例如:水杨酸盐或有毒酒精)中毒。表明水杨酸中毒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往往是微妙的,很容易被忽略。

惊厥发作

惊厥:可由一系列药物引起,包括拟交感神经药物、抗毒蕈碱剂、抗抑郁药、胆碱能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普萘洛尔、异烟肼、茶碱或曲马多或哌替啶等一些阿片类药物。

也可能由鹿花菌 (Gyromitra)蘑菇摄入引起。

失明或视力下降

表明甲醇、奎宁、氯喹或羟氯喹中毒。

听力下降或耳鸣

表明水杨酸类药物、髓袢利尿剂、氨基糖苷类、阿片类药物、万古霉素、奎宁、羟氯喹或氯喹中毒。

皮肤发红

提示氰化物中毒。也可见于服用羟基钴胺素后。

低血糖症状和体征

包括恶心、意识模糊、震颤、出汗、心悸和饥饿,可能表明磺脲中毒。

黄疸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晚期体征。

也可能出现在由于治疗使用抗生素或口服避孕药造成的梗阻性黄疸中。

反射亢进和肌阵挛

提示 5-羟色胺综合征。致病药物包括抗抑郁药(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文拉法辛、氯米帕明、丙咪嗪)、阿片类药物(哌替啶、曲马多、芬太尼、右美沙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MAOI)、安非他明、锂和色氨酸。

肌肉强直

表明吩噻嗪类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止吐药或帕金森病药物中毒。

眼球震颤

表明右美沙芬、乙醇、MAOI 或 SSRI 中毒。

共济失调

表明镇静催眠药、神经镇定剂或抗痉挛药物中毒。

喘鸣

可能发生在严重的化学物质摄入病例中,原因是口咽肿胀。

危险因素

家中的药物

应获得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药物的详细信息。有毒摄入也偶尔可能发生在儿童到过的地方,或者当儿童遇到另一个家庭成员服用的药物掉到地毯上或地上时。

容易拿到药物或家用化学品

如果药物或毒素很容易拿到,和/或没有装在防儿童的容器中,则发生有毒摄入的可能性更大。

化学品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液体化学品应存放在其原有容器中,因为有几种饮料可能看起来与有毒液体类似(例如:火炬燃料与苹果汁;乙二醇和霓绿色饮料)。药物应存储在上锁的盒子或上锁的柜子中。

低龄

12 个月至 3 岁的儿童处于探索阶段,往往会将物品放入口中。他们区分药物或化学品与饮料、食物或糖果的能力也较弱。

异食癖

异食癖是一种儿童喜欢进食非营养物质的疾病,其增加了有毒物质摄入的风险。

情绪压力

儿童中的许多故意摄入是对不能容忍的情况作出的呼救。

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病史

在罕见的情况下,由于潜在精神状况会出现自杀念头。

女性

女孩考虑自残的可能性高于男孩。

酗酒家族史

饮酒的人的孩子更有可能酗酒。物质滥用是否有类似倾向尚不清楚。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