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状态以及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病毒的扩散和复制。 脊髓灰质炎疑似病例,无论有无急性迟缓性麻痹,均应向当地卫生当局上报。 依据国际卫生条例,要求所有签署国向 WHO 通报脊髓灰质炎病例。[1] 此外,强制要求向 WHO 报告环境采样中发现的野生病毒(通常由当地卫生主管当局进行)。 在英国,急性脊髓灰质炎是必须报告的疾病。

病史

有助于确诊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的关键病史因素包括:年龄< 36 月龄、未接种状态、居住于或来自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国家/地区,以及胃肠道前驱症状。因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障碍而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易发生由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中的疫苗减毒病毒导致的感染。

多数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病例无症状(90% 至 95%),但一些儿童的症状与病毒性胃肠炎一致,包括:疲乏、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通常持续不超过 5 天。一些患者可能主诉咽喉痛,也可能出现脑膜刺激的表现——头痛和畏光。

小于 1% 的感染个体会出现急性松弛性瘫痪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在该病潜伏期时行肌内注射可诱发急性松弛性瘫痪。初期临床特征可能包括:疲乏、发热、恶心、呕吐(均为轻症疾病的特征);之后可能进展为重症疾病,通常表现为不对称的下肢无力和肌肉松弛。在麻痹症状出现后一周内,达到最大程度的麻痹。

少数 AFP 病例会发展为危及生命的延髓性麻痹和呼吸功能障碍。[1][22]

在急性脊髓灰质炎发生后数年甚或数十年,可能出现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PPS);患者主诉疲乏、无力和肌肉萎缩。 该病症通常累及之前在最初发病时受影响的肌群。[22][23]

查体

患有轻症疾病和病毒性胃肠炎的儿童可能表现出容量不足及发热伴腹痛的体征。 支持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诊断的体格检查特征包括:不对称性麻痹及四肢显著丧失运动功能,特别是腿。 一般而言,感觉功能保留,患肢深部腱反射减弱,最终出现患肢肌肉萎缩。[1][22]因脊髓灰质炎显示右腿变形的儿童[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因脊髓灰质炎显示右腿变形的儿童CDC 公共卫生的图像库 [Citation ends].

延髓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引起的呼吸衰竭属于医疗紧急事件,可能发生在麻痹患者中。 由此导致的死亡率约为 60%。[2]

检查

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诊断。也可能通过从粪便(最常用)、脑脊液或口腔分泌物中分离出 3 种脊髓灰质炎病毒株中的一种以确诊。血清抗体不太有用,因为它们可能存在于免疫接种儿童中,或者之前有过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但未出现有症状疾病的人群中。[1][24]

医师个体通常不会发现自己处于采集样本用于诊断脊髓灰质炎的情况下。在西半球(脊髓灰质炎已被根除的地区),当地卫生主管部门会协调样品采集。通常情况下,由卫生主管当局获得血清和粪便样品,然后送至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或其他地区的参考实验室进行检查,并在需要时确定是野生型还是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病毒。

建议在急性期(即,急性弛缓性麻痹发生后可行时尽快采样)和恢复期(急性期样品采样后至少 3 周)中使用红头管或其他不含抗凝剂的试管采集血清样品。 常需获得 2 份粪便样品和 2 份咽喉拭子,置于适合进行病毒培养的容器中。 2 份样品均应在疾急性期采集,且两次采集之间间隔时间应至少 24 小时。 血清学检查多为 IgG,粪便/咽喉样品多用于病毒培养。 常规上不采集 CSF 样品,但若为了排除脑炎、脑膜炎等其他病症,也可以将采集脑脊液,并将其送到实验室检查。

MRI 可能有助于评价是否有前角累及及脊髓炎症,并可排除具有类似表现的其他病症。[1] 但在脊髓灰质炎诊断中的应用较少。 肌电描记和神经传导检查在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和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中可能有用。[23] 虽然临床表现足以证实是否有麻痹,但这些检查手段可以证实体格检查发现,当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作为鉴别诊断的一部分时,也可能对检查其他麻痹病因有用。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