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提出并广泛测试了许多理论,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 的病因仍然未知。
调查人员一致认为存在遗传因素,因为 AIS 女性患者的女儿脊柱侧凸的患病率几乎达到 30%。[13] 此外,双胞胎一致性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的患病率为 73%-92%,而异卵双胞胎的患病率为 36%-63%。[14][13][15] 尽管有上述观察结果,但尚未一致显示具体的基因异常。[16][17][18][19] AIS 的确切遗传模式可能是多因素的。
激素水平失调(最显著的是褪黑素减少或生长激素水平升高)也被认为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是,研究结果不一致。[15][16][17][18][19][20]
此外,还针对脊柱内结构组织异常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检验。这些理论所依据的知识为:涉及肌肉、骨骼或韧带完整性减弱的疾病(例如,脊髓性肌萎缩症、中轴骨多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马方综合征)会使发生脊柱侧凸的可能性增加。[21][22]
而且,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 发生背后的病理生理过程未知。观察发现侧凸的发生和进展与青少年快速生长期有关,这似乎支持生物力学因素的影响。然而,存在多种试图解释侧凸发生过程的理论,虽然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讲,每种理论都有道理,但很难将这些理论与青少年脊柱侧凸直接联系起来。
综合性文献提出的一般概念是,该过程开始于发生脊柱侧凸发生的多因素倾向,在青少年脊柱快速生长这一复杂的生物力学情况下,使得脊柱侧凸加速发生。
特发性脊柱侧凸可划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
早发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发生在 10 岁之前。
晚发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发生在 10 岁之后。
特发性脊柱侧凸也可划分为婴儿型、幼年型和青少年型。
婴儿特发性脊柱侧凸
发生在 3 岁之前。
常伴发于其他先天性异常,且在约 90% 的病例中,侧凸在无治疗的情况下恢复正常。
约 90% 的病例表现出胸椎左侧凸。
幼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发生在 3 到 10 岁之间。
侧凸经常呈进展性,可能出现严重的躯干失代偿(临床显著的严重畸形,此时躯干不再以骨盆为中心,由严重侧凸时冠状面不稳导致)以及继发性心脏和肺部并发症。
由于脊柱侧凸的程度和侧凸进展程度,约 90% 的这些患者需要接受关节融合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发生在 10 到 18 岁之间。
脊柱侧凸畸形表现出多种侧凸类型。该分类系统由 Ignacio Ponseti 博士于 1950 年首次提出,随后经过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术语委员会(Terminology Committee of 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的修正。[3]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该系统基于顶椎的位置和侧凸偏离中线的方向对侧凸进行描述。例如,最常见的侧凸是胸椎右侧凸,即顶椎位于 T2 到 T11 椎体之间且凸面向右。
颈弯:顶椎在 C2 到 C6 之间
颈胸弯:顶椎在 C7 到 T1 之间
胸弯:顶椎在 T2 到 T11 之间
胸腰弯:顶椎在 T12 到 L1 之间
腰弯:顶椎在 L2 到 L4 之间
腰骶弯:顶椎在 L4 的下方。
该系统由外科医生创立,旨在确定哪段脊柱需使用器械来达到矫正整体畸形的目的;该系统曾是运用最广泛的脊柱侧凸分类系统。其设计目的不是为了创立一个全面的脊柱侧凸分类系统。[4]
该分类系统描述了 4 种侧凸类型。
类型 I:腰段 S 型侧凸(约占 10%)。
类型 II:胸段 S 型侧凸(约占 33%)。
类型 III:胸段、腰段和胸段侧凸未超过中线(约占 33%)。
类型 IV:描述为胸段长侧凸或双侧凸(约占 10%)。
一种复杂的分类系统,对所有类型脊柱侧凸的外科决策提供指导。[5][6][7][8] 它同时考虑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畸形情况,由描述主侧弯类型的数字 (1-6)、腰弯的修正分型 (A、B 或 C) 以及胸弯的修正分型(基于脊柱后凸的程度)组成。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