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心肺并发症 |
存在差异 | 低 |
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 患者中,这一并发症极其罕见。这些患者通常不发生与侧凸程度相关的心肺功能障碍,但是证据显示,胸弯>50° 的患者在肺功能试验 (PFT) 时表现出与限制性肺部通气障碍疾病一致的异常。这些异常很少具有临床意义。[45][69][70][71][72][73][74] |
||
术后感染 |
存在差异 | 低 |
脊柱侧凸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相对罕见。 虽然各种脊柱畸形手术后总体的感染发生率估计为 2%,但认为 AIS 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远小于 1%。[2] 每次随访都要常规行放射影像学检查,目的是评估可能发生的假关节和其他术后并发症。 |
||
术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神经损伤 |
存在差异 | 低 |
通过运用现代手术技术和器械以及实施术中神经监护,脊柱侧凸手术期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已经很低。 据估计,在接受脊柱畸形矫正的患者中,因各种原因(包括 AIS)遭受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每 1000 人中 1-2 人。 造成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原因可能是畸形矫正引起的牵引损伤、脊椎器械操作期间的直接损伤,或者用于减少术中失血量的低血压麻醉技术所引起的低灌注损伤。 每次随访都要常规行放射影像学检查,目的是评估可能发生的假关节和其他术后并发症。 |
||
关节固定术后假关节 |
存在差异 | 低 |
脊柱关节固定术后的假关节发生率(或融合失败率)取决于手术方法、使用的器械类型以及其他患者因素,例如存在躯体共病、骨代谢障碍或使用糖皮质激素。 此外,在比较了不同外科中心和外科医师采用类似手术技术的结果之后,发现所报告的此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并非所有假关节患者都出现症状,指出这一点很重要。例如,在关于使用前路胸腔镜内固定术治疗主胸弯的 5 年随访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放射影像学证据显示,155 个内固定活动节段中有 151 个 (97%) 融合。研究涉及到 25 名患者,4 名患者出现假关节,且每例假关节均出现在单个节段上。因此,在该患者组中,这一特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4:25(即 16%)。在这 4 名患者中,3 名出现断棒硬件故障。这 3 名患者均接受了后路内固定和融合补救手术。第 4 名患者未表现出症状,对其进行观察,未进行运动矫正。[76] 在发布的一项综述中,114 名患者因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接受了后路脊柱融合术且仅使用椎弓根螺钉器械,调查人员报告称仅发现 1 名患者出现单节段假关节。[77] 虽然这些数据与文献显示的趋势一致,即该并发症更常见于前路融合术,但由于两个患者组之间非控制变量太多,很难客观比较数据。 AIS 术后融合率远远高于成人脊柱手术后的融合率。 每次随访都要常规行放射影像学检查,目的是评估可能发生的假关节和其他术后并发症。 |
||
关节固定术后近端或远端交界性后凸 |
存在差异 | 低 |
人们认为造成该并发症的原因是融合部位附近椎体节段的压力和机械负荷增加。 在严重病例中,脊柱后凸可引起畸形水平处脊髓卡压,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通过仔细甄选要在术中进行融合的椎体节段,可预防此并发症或将其尽可能减少。 每次随访都要常规行放射影像学检查,目的是评估可能发生的假关节和其他术后并发症。 |
||
后路脊柱融合术后的曲轴现象 |
存在差异 | 低 |
该现象是指对发育不成熟的脊柱行后路脊柱融合术和内固定后,前方椎体继续生长,引起脊柱畸形的进行性发展。[26] 对于高危患者(例如行关节融合术时剩余生长潜能大的较年轻患者),通过行前路脊柱融合术(椎间盘)联合后路脊柱融合术和内固定术可以预防此并发症。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