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显著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15 岁、消化道狭窄、消化道机械性障碍、化学药品依赖、癫痫发作、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囚犯/从事犯罪活动的人、牙科疾病、匆忙进食和咽反射受损。

吞咽困难

无法吞咽固体、液体或两者兼而有之。 吞咽困难可以归类为口咽性吞咽困难(难以开始吞咽过程的疾病)或食管吞咽困难(患者能够吞咽,但是食物无法推进进入胃腔,且被描述为“食物卡在胸部”)。

非特异性腹痛

多种病因(如食管撕裂/穿孔、幽门梗阻、肠绞窄或恶性肿瘤)需要立即评估。

未觉察的直肠异物可能会表现为非特异性腹部症状。

以前曾做过腹部手术且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的患者应予以特别对待。

喘鸣和哮鸣

口咽或食管上括约肌部位的较大食管异物会导致气管梗阻,伴发喘鸣或呼吸系统受损。迟发型临床表现常见于儿童患者中。他们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且可能不会主动提供异物吞食/梗阻病史。

流涎

无法处理分泌物;通常表示部分或完全口咽或食管梗阻。 可能转变为吸入性肺炎。

其他诊断因素

噎食、恶心/呕吐、颈痛/咽喉痛

吞食异物的症状。

非典型性胸痛或非心源性胸痛

多种病因(如食管撕裂或穿孔、推注梗阻、食管裂孔疝绞窄或食管恶性肿瘤)需要立即评估。

窒息

吃东西时气哽(餐馆冠心病)是一种食物推进至下咽部引发的上气道梗阻,也是一种已知的死因。 该综合征常见于进食太快或咀嚼食物不当者、戴假牙者、精神病患者、吸食毒品或饮酒者或进食时大笑或说话者。[28]

上消化道梗阻体征

上消化道梗阻体征包括肋间肌肉凹陷、呼吸急促、喘鸣、喘息、发绀、腹部压痛、唾液分泌过多/流涎和无法吞咽液体或固体物质。

下消化道出血

结直肠区域内异物的非特异性症状包括便血、黏液和大便潜血阳性。

吞咽痛

吞咽时疼痛感。 可能伴有吞咽困难,也可能吞咽无困难。

发热、饮食不佳、生长不良和易激惹(儿童)。

常见于慢性异物梗阻的儿童。

急性或慢性哮喘样症状或复发性肺炎

对于出现类似急性哮喘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症状或患有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肺炎的幼儿,应考虑将慢性异物梗阻作为鉴别诊断之一。

出现脓毒症体征

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或发热的患者可能伴有感染或消化道穿孔的并发症。

急性药物中毒体征

毒品走私者可能会吞咽装满可卡因或海洛因的多个避孕套(通常是两个包裹严密的避孕套)。 如果避孕套破裂,他们可能会出现急性腹痛或急性中毒。

危险因素

年龄 <15 岁

在上消化道有异物的患者中,70% 至 80% 的患者是年龄<15 岁的儿童,其中 1-3 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

在西方国家,儿童吞食的最常见的异物是硬币。[9][10] 在亚洲国家,从儿童上消化道内取出的最常见的异物是鱼骨(由饮食中过早加入未剔骨的鱼导致)。[12][13]

消化道狭窄

消化道内任何部位的先天性狭窄或后天获得性狭窄均会阻碍异物自由通行。

消化道机械性疾病

Schatzki 环、消化道狭窄、瘘、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其他炎症病变、肿瘤、胃出口梗阻和消化道手术等机械性梗阻都有可能诱发异物梗阻/滞留。

药物依赖

某些疾病(例如酒精滥用或镇静剂使用)可能会增加异物梗阻的发生率。意识状态改变会增加吞食异物的风险。

智力残疾

某些疾病(例如唐氏综合征)可能会增加异物梗阻的发生率。这些患者往往具有反复吞食异物的病史,会多次前往急诊科或医生诊所就医。这些患者由家长或看护者陪同就医,并具有或疑似有故意吞食异物的病史。

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或人格障碍患者往往拥有反复吞咽多种大型奇异物品的病史。

囚犯或从事犯罪活动的人员

这些人群可能吞食异物以向权力机构隐瞒这些物体(例如多个装满可卡因或海洛因的避孕套,以便将毒品从某国运输到其他国家),或通过前往医疗机构就医寻求附带收获。

口腔疾病

牙齿排列不齐和装有义齿桥与上消化道梗阻具有相关性。

匆忙进食

与上消化道梗阻具有相关性。

咽反射损伤

相关病理包括伴有咽反射损伤的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发作后状态、卒中病史、痴呆)。

男性(成人)

在成人中,男性意外或故意吞食异物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在吞食异物的儿童中,此病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基础食管疾病、接受过手术或诊疗操作的病史

有食管异物的患者可能有手术史(例如尼森氏胃底折叠术)。

在胃部/小肠有异物的患者中,可能会取出以前置于其食管或胃部的医疗器械(例如自扩式塑料支架 [SEPS] 或全包覆的自扩式金属支架 [FCSEMS])。

癫痫

癫痫发作患者无意吞食异物的风险可能增加。[25][2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