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如果患者出现气道狭窄、流涎、无法耐受液体、败血症证据、穿孔或活动性出血,则该患者应被视为病情不稳定。
气道狭窄或呼吸窘迫、神智改变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或者不配合的患者应考虑进行选择性气管插管。 选择性气管插管将会保护气道,并有助于内窥镜检查。
应获得双侧外周或中央静脉通道,以确保输液充足。
适当时采取复苏措施,包括容量复苏(晶体液输注)、氧气(如果血氧饱和度<90%)、如有持续性出血使用浓缩红细胞血制品替代物进行输注(血红蛋白<80 g/L [<8 g/dL],<100 g/L [<10 g/dL 伴共病])和凝血功能障碍(若有)治疗方案。
一旦患者病情稳定,立即进行完整病史与体格检查(从口到肛门),并根据需要按照病情稳定患者人群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关干预。
因梗阻造成穿孔的患者必须实施急诊手术。 手术治疗的目是通过彻底冲洗腹腔以清洁腹内污染、切除穿孔处肠段及理想地去除病因。
如果患者存在分泌物处理困难(流涎及/或吐痰),应在梗阻点插入一个小口径经鼻胃管或经口胃管,并进行低压间歇抽吸。 这将有助于处理分泌物,并降低误吸的发生风险。
儿童或焦虑的患者应考虑静脉注射镇静剂。 对于儿童、智障患者、不配合的精神病患者和焦虑的患者,应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氨苄西林/舒巴坦 : 1-23 个月的儿童:150-225 mg/kg/天,分次注射,每 6 小时 1 次;2-12 岁儿童:150-300 mg/kg/天,分次注射,每 6 小时 1 次;成人:1.5-3 g,每 6-8 小时静脉注射
更多或
克林霉素 : 儿童:25-40 mg/kg/天,分次静脉滴注,每 6-8 小时一次;成人:450-900 mg,静脉滴注,每 8 小时一次
和
庆大霉素 : 儿童:2.5 mg/kg,静脉滴注,每 8 小时一次;成人:2 mg/kg 负荷量,静脉滴注,随后改为 1.7 mg/kg,静脉滴注,每 8 小时一次;或 5 mg/kg ,静脉滴注,每 24 小时一次
对于具有败血症体征或症状或者白细胞(WBC)计数升高的患者,应开始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涵盖厌氧菌以及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
抗生素的选择取决于机构治疗方案和培养物结果。
对初步诊断结果有所怀疑时,应确保治疗时经验性覆盖厌氧菌以及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需氧菌。
由于 80% 的吞入或嵌入的异物可通过消化道自行排出且不出现任何症状,仅会造成轻微黏膜损伤,因此无需进行干预(观察等待),只需进行连续 X 线检查随访即可。
“观望”决定将取决于若干因素,如患者的年龄、物体的物理特性、位置和梗阻症状。 吞食单个硬币的儿童、病情稳定的食物嵌塞成人患者和吞食小型钝器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此疗法。 可以观察这些患者(查看粪便中是否有异物,或进行连续 X 光检查),以确定异物是否进入直肠(这有利于经直肠排出)。
观察等待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例,以下情况便不合适使用此方法: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异物嵌塞并伴有内脏破裂的患者;电池嵌塞在食管内的患者;吞食磁铁的患者;或体内异物长度>6 cm 或直径>2.5 cm(可能在幽门嵌塞)的患者。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异丙嗪 : 儿童:0.25-1 mg/kg/次,口服/静脉注射,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最大剂量为 25 mg/剂;成人:12.5-25mg,口服/静脉注射,需要时每4-6 小时一次
或
丙氯拉嗪 : ≥2 岁的儿童:0.4 mg/kg/天,口服,需要时分 3-4 次给药;成人:5-10 mg,口服,需要时每日 3-4 次,或者 2.5-10 mg,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需要时每 3-4 个小时注射一次,最大剂量为 40 mg/天
或
昂丹司琼 : 儿童:0.15 mg/kg,静脉滴注,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成人:4 mg,静脉滴注/肌肉注射,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
止吐剂可用来控制恶心和呕吐。 常用药物包括异丙嗪、昂丹司琼或丙氯拉嗪。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异丙嗪 : 儿童:0.25-1 mg/kg/次,口服/静脉注射,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最大剂量为 25 mg/剂;成人:12.5-25mg,口服/静脉注射,需要时每4-6 小时一次
或
丙氯拉嗪 : ≥2 岁的儿童:0.4 mg/kg/天,口服,需要时分 3-4 次给药;成人:5-10 mg,口服,需要时每日 3-4 次,或者 2.5-10 mg,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需要时每 3-4 个小时注射一次,最大剂量为 40 mg/天
或
昂丹司琼 : 儿童:0.15 mg/kg,静脉滴注,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成人:4 mg,静脉滴注/肌肉注射,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
止吐剂可用来控制恶心和呕吐。 常用药物包括异丙嗪、昂丹司琼或丙氯拉嗪。
由于 80% 的吞入伙嵌入的异物可自行通过消化道,且不出现任何症状,仅会造成轻微粘膜损伤,因此无需进行干预或治疗,进行 X 光摄片随访就可以了。
“观望”决定将取决于若干因素,例如患者年龄、异物的物理特性、位置和梗阻症状。对于以下患者,可考虑此疗法:吞食一枚硬币的儿童、发生食物嵌塞但病情稳定的成人患者、胃内有小型钝器(直径<2.5 cm 且长度<6 cm)的患者以及近端结肠内有异物的患者。可以观察这些患者(每周查看粪便中是否有异物,或进行连续 X 线检查),以确定异物是否进入直肠(这有利于经直肠取出)。如果 3-4 周内异物不能通过胃部,应使用内镜取出异物。
观察等待不适用于以下患者: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异物嵌塞并伴有内脏破裂的患者;电池嵌塞在食管内的患者;吞食磁铁的患者;胃内异物长度>6 cm 或直径>2.5 cm(可能嵌顿在幽门)的患者;或直肠内异物>10 cm 的患者。
治疗体内携毒者(以体内藏毒方式运输违禁药品的人)时需特别注意。如果使用内镜处理填塞了毒品(通常是海洛因或可卡因)的避孕套或气球,包装破裂或毒品泄漏会造成致命后果。因此推荐采用肠道灌洗的保守处理方法,并使用 X 线检查进行随访。由于包装破裂或肠道嵌塞会带来中毒风险,因此在这些情况下通常应进行外科会诊。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异丙嗪 : 儿童:0.25-1 mg/kg/次,口服/静脉注射,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最大剂量为 25 mg/剂;成人:12.5-25mg,口服/静脉注射,需要时每4-6 小时一次
或
丙氯拉嗪 : ≥2 岁的儿童:0.4 mg/kg/天,口服,需要时分 3-4 次给药;成人:5-10 mg,口服,需要时每日 3-4 次,或者 2.5-10 mg,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需要时每 3-4 个小时注射一次,最大剂量为 40 mg/天
或
昂丹司琼 : 儿童:0.15 mg/kg,静脉滴注,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成人:4 mg,静脉滴注/肌肉注射,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
止吐剂可用来控制恶心和呕吐。 常用药物包括异丙嗪、昂丹司琼或丙氯拉嗪。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胰高血糖素 : 儿童:0.02-0.03 mg/kg,静脉滴注,最大剂量 0.5 mg;成人:单次剂量1-2mg,静脉滴注,必要时在 20-30 分钟后重新输注
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以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 应缓慢输注,以防恶心和呕吐 。
如果无反应,可在 20-30 分钟后重新输注。[60]
前视式软式内镜(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已成为大多数三级医疗中心和社区医院处理异物嵌塞的首选仪器。内镜检查通常用于观察(食管、胃、近端十二指肠、结肠和直肠)和取出异物。
气道狭窄患者、出现并发症体征的患者和食管内嵌塞电池的患者需要进行急诊内镜检查。
对于无法移动的、锐利的或可透射线的异物、多个异物、胃内异物直径>2.5 cm 或长度>6 cm 或奇形怪状的异物(例如打开的安全别针),需要进行内镜检查。“侧视”软式内镜已被用于诊断和治疗胆总管内的异物。必要时可以通过内镜检查(单气囊或双气囊)取出小肠内的异物。[38]
以下用具用于协助内镜取出异物:(医用)钳子、勒除器、罗斯网篮、Dormia 篮、球囊、外套管和乳胶保护罩。
尽管存在技术挑战,但通过内镜检查,无需进行手术(仅有 1% 的病例需要进行手术)即可取出异物,被认为是一线治疗方法。它已成为治疗消化道异物最安全且最受信赖的方法。[53][55][56]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异丙嗪 : 儿童:0.25-1 mg/kg/次,口服/静脉注射,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最大剂量为 25 mg/剂;成人:12.5-25mg,口服/静脉注射,需要时每4-6 小时一次
或
丙氯拉嗪 : ≥2 岁的儿童:0.4 mg/kg/天,口服,需要时分 3-4 次给药;成人:5-10 mg,口服,需要时每日 3-4 次,或者 2.5-10 mg,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需要时每 3-4 个小时注射一次,最大剂量为 40 mg/天
或
昂丹司琼 : 儿童:0.15 mg/kg,静脉滴注,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成人:4 mg,静脉滴注/肌肉注射,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
止吐剂可用来控制恶心和呕吐。 常用药物包括异丙嗪、昂丹司琼或丙氯拉嗪。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胰高血糖素 : 儿童:0.02-0.03 mg/kg,静脉滴注,最大剂量 0.5 mg;成人:单次剂量1-2mg,静脉滴注,必要时在 20-30 分钟后重新输注
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以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 应缓慢输注,以防恶心和呕吐 。
如果无反应,可在 20-30 分钟后重新输注。[60]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异丙嗪 : 儿童:0.25-1 mg/kg/次,口服/静脉注射,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最大剂量为 25 mg/剂;成人:12.5-25mg,口服/静脉注射,需要时每4-6 小时一次
或
丙氯拉嗪 : ≥2 岁的儿童:0.4 mg/kg/天,口服,需要时分 3-4 次给药;成人:5-10 mg,口服,需要时每日 3-4 次,或者 2.5-10 mg,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需要时每 3-4 个小时注射一次,最大剂量为 40 mg/天
或
昂丹司琼 : 儿童:0.15 mg/kg,静脉滴注,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成人:4 mg,静脉滴注/肌肉注射,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
止吐剂可用来控制恶心和呕吐。 常用药物包括异丙嗪、昂丹司琼或丙氯拉嗪。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胰高血糖素 : 儿童:0.02-0.03 mg/kg,静脉滴注,最大剂量 0.5 mg;成人:单次剂量1-2mg,静脉滴注,必要时在 20-30 分钟后重新输注
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以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 应缓慢输注,以防恶心和呕吐 。
如果无反应,可在 20-30 分钟后重新输注。[60]
适用于取物失败或直肠内物体大于 10 cm 的情况。
大约 1% 的吞食异物的病例需要进行手术。大多数直肠异物可以经肛门取出。在 X 线检查确认异物是否存在、大小和位置之后,给予患者足量的镇静剂(静脉注射镇静剂和/或肛周神经阻滞),然后取左侧位或截石位。常规肛肠手术通常会使用各种牵开器和夹钳,借助这些工具可成功抓取和取出直肠内的异物。[58]
腹腔镜检查是治疗消化道异物的重要工具。当异物未前进或其他方法失败时,由于手术时间短且住院时间短,可以考虑进行手术。
虽然大多数纽扣电池可以平安无事地通过肠道,并通过粪便排出,停留并嵌塞在食管内的电池会在 2 小时内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47] 应立即获得 X 光照片,如果电池嵌塞在食管内,则需要进行急诊内镜或手术取物。[36]
并发症(可能会在取出电池后推迟长达 18 天发生)包括食管穿孔、气管-食管瘘、食管狭窄、纵隔炎、声带麻痹、气管狭窄和动脉瘘管性出血。 取出电池后,应密切监督这些并发症,并敦促患者立即报告这些症状。
损伤程度被认为仅次于放电造成的电灼伤。碱性电解质泄漏造成的化学烧伤和压迫性坏死也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3 伏、20 毫米直径(CR/BR 类型)纽扣锂电池特别容易卡在食管内,特别是儿童。
对于未发生嵌塞的患者,建议在损伤症状和体征未明的情况下进行保守治疗。[48][49] 如果同时吞食两块或多块磁铁、症状有进展,或者大直径电池 (>15 mm) 在 4 天内无法通过幽门,则必须进行查找。食管口咽部位以下的所有其他电池可以在家里治疗,继续正常饮食和活动,通过粪便检查确认电池经由消化道排出,如果异物未在 10-14 天内排出,则考虑重新进行 X 光检查。[47]
由于 80% 的吞入伙嵌入的异物可自行通过消化道,且不出现任何症状,仅会造成轻微粘膜损伤,因此无需进行干预或治疗,进行 X 光摄片随访就可以了。
决定是否“观望”取决于若干因素,例如患者的年龄、物体的物理特性、位置和梗阻症状。对于以下患者,可考虑此疗法:吞食一枚硬币的儿童、发生食物嵌塞但病情稳定的成人患者、吞食小型钝器的患者以及近端结肠内有异物的患者。可以观察这些患者(查看粪便中是否有异物,或进行连续 X 线检查),以确定异物是否进入直肠(这有利于经直肠排出)。
观察等待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例,以下情况不合适使用此方法: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异物嵌塞并伴有内脏破裂的患者;电池嵌塞在食管内的患者;吞食磁铁的患者;或体内异物长度>6 cm 或直径>2.5 cm(可能在幽门嵌顿)的患者;或直肠内异物> 10 cm 的患者。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