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生菌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消退以及真菌病原体的根除。有时尤其在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中,并不能根除,而且难以进行证明。治疗选择仅限于对皮炎芽生菌有活性的少数抗真菌药。其中包括两性霉素 B 制剂和唑类抗真菌药。已在小型随机试验中进行过研究的可用唑类中,最有效的是伊曲康唑,继而是氟康唑,最后是酮康唑。[26][27][28]利用伏立康唑成功治疗芽生菌病的临床经验和病例报告越来越多。[29][30][31]但是,尚未完成大型前瞻性试验。棘白菌素(例如卡泊芬净)对这种病原体没有活性。很少进行手术治疗,但偶尔切除孤立性肺结节或皮肤病变以排除恶性肿瘤。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治疗持续时间通常至少为 6 个月,在重度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中可能更长。治疗决定中包括临床判断,并应在住院或复杂病例治疗中考虑传染病会诊。由疾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确定治疗选择,但妊娠高于其他考量。
虽然有时在急性发病患者的住院检查期间作出芽生菌病的诊断,但在门诊时诊断为芽生菌病的患者是否决定要入院治疗必须因人而异。尚无正式指导原则概括患者住院治疗的标准。负责治疗的临床医师应考虑几个因素,其中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采取静脉注射治疗、潜在并发症风险以及是否能够密切随访门诊患者。
用全剂量伊曲康唑对患累及皮肤的较轻度 GU 或较轻度肺病的门诊患者进行为期 6-12 个月的治疗。
可使用脂质处方(脂质体或脂质复合物)或脱氧胆酸盐制剂,这取决于具体的患者类别:
大多数患者使用脂质处方治疗。尤其是,对于 CNS 疾病患者,其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穿透性,并适合增加剂量。
除非其患有 CNS 疾病,否则儿童和婴儿使用脱氧胆酸制剂治疗。儿童中的耐受性优于成人,也是最便宜的制剂。
CNS 疾病:
无论宿主的免疫状态如何,或感染是否累及其他部位,均使用 4-6 周的两性霉素 B 静脉注射治疗,随后是 12 个月唑类抗真菌药治疗。
唑类治疗包括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高剂量氟康唑。无头对头研究,也无首选药物。伊曲康唑的整体效果可能最佳,但伏立康唑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很好。
肺、骨关节或 GU 疾病:
最初用两性霉素 B 治疗 1-2 周,直至出现该疾病症状或体征临床改善的证据。
继而使用伊曲康唑治疗。肺部或 GU 疾病需 6-12 个月的伊曲康唑治疗;骨关节病不少于 12 个月。
在芽生菌病相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和严重气体交换异常患者中,可考虑辅助皮质类固醇。[32]
最初应用两性霉素 B 对免疫抑制患者治疗 1-2 周。
然而,全剂量伊曲康唑治疗应持续 1 年,如果无法逆转基础性免疫抑制,应考虑用低剂量伊曲康唑治疗进行后续的终身二级预防。
应用两性霉素 B 治疗妊娠患者。唑类抗真菌药因其致畸性而禁用于妊娠患者。
治疗持续时间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妊娠始终高于其他治疗考量。
若不母乳喂养,则在分娩后给予伊曲康唑。无用于母乳喂养女性的推荐治疗,因在这一群体中的数据不足。在这些情况下,应由传染病会诊医生审查治疗风险。
剂量以体重为基础,使用伊曲康唑对门诊儿童患者治疗 6-12 个月。
患有较严重疾病的儿童应首先接受两性霉素 B,继而是至少 12 个月的伊曲康唑。CNS 受累的所有儿童均需接受两性霉素 B 治疗。
新生儿(不足 30 天)也应使用两性霉素 B 治疗。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