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流行病学

非典型细菌病原体是下呼吸道疾病(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对常见原因。[1]在全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中,非典型病原体的发生率大约为 22%,但随地区而变化。[2]

高达2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并且肺炎支原体还可以导致一些医院内流行性感染。感染常见于儿童和年轻成人,并且往往见于封闭式社区环境,例如寄宿学校、大学和军事基地。[3]在夏季末或秋季,发病率相对增加。每隔 3 至 6 年会发生疫情。[1]先前暴露于病原体具有保护性作用,而吸烟会增加感染风险。[4][5][6][7]

3.5% 到 10% 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由肺炎衣原体导致。和肺炎支原体一样,肺炎衣原体感染也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这些人往往居住在人群聚集的社区中。[1][3][5][8][9]荷兰的一项研究对痰(在可用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检查,发现在 4.8% 的病例中,鹦鹉热衣原体 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因,高于先前的报告 (2.1%)。[10]

嗜肺军团菌导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例比例较低(2.7% 左右),[1]但在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例中,高达 16% 是由于这种病原体所致。嗜肺军团菌肺炎通常与暴露在淋浴或冷却系统中的新的雾化水有关。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慢性肺疾病、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药物。[11]它可能与近期旅行有关,男性更易感。[5][12][13][14]病毒(包括流感、腺病毒、呼吸合胞病毒以及其他病毒)可能会引起肺炎,可符合非典型细菌性肺炎的特点,占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25%。[15][16][17][18]

大约1%的肺炎病例由伯纳特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然而,在牲畜来源气溶胶的高暴露地区,该病有较高的发病率。这种肺炎在欧洲和加拿大的某些地区更为常见。[19]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具体病因可以随季节、地区和年龄而变化。[3][20][21][2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