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及时给与有效的抗菌疗法时,伤寒感染的治疗效果通常良好,致死率 < 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但是,即使进行适当的抗菌治疗,体温也不会立即下降,而是需要中位值 5 到 7 天的时间后方会下降。 这反映了相对很难将病原体从细胞内生态位根除。

归国旅行者的推断性治疗

大部分输入性病例是在印度次大陆被感染,所以不再建议将氟喹诺酮用作首选药,因为已确认该药物的耐药。 相反,在该地区受感染的患者应在等待培养实验药敏性结果的同时接受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56] 一项小型研究已证实,头孢曲松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可取代单独的头孢曲松来缩短发热持续时间,联合治疗是从印度次大陆返回的旅行者的一个选择。[57] 如果有加替沙星(第四代氟喹诺酮),则可以用于无并发症的伤寒,甚至适合对前几代氟喹诺酮有耐药性的地区。[58][59] 然而,因为副作用,目前许多国家还不提供使用,部分国家未注册使用。 在印度次大陆以外地区感染的病例可仍然给予前几代氟喹诺酮作为推断性治疗。

收到药敏试验结果后的治疗

一旦返回药敏试验结果,可能要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如果菌株对所有抗生素均敏感,应将环丙沙星作为一线治疗选择。 氯霉素、氨苄西林或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可能是适当的替代治疗。

若感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应给予头孢曲松。已经注意到,即使病原体在体外对氟喹诺酮或头孢曲松敏感,但近年来对治疗的反应却越来越慢。[60][61]

阿奇霉素是另一种替代药物。 研究已显示,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相比,该药物具有类似结果。对于无并发症的儿童和青少年伤寒感染,口服阿奇霉素甚至与头孢曲松相似。[56][62][63] 在比较阿奇霉素与替代药物治疗伤寒患者(大部分是成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荟萃分析中,阿奇霉素在降低临床失败风险方面略优于前几代氟喹诺酮,而与头孢曲松相比,阿奇霉素则显著降低复发可能性。试验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64]

因为头孢曲松经常不起作用,平均退热时间较长(尽管体外较敏感),所以对居住在印度次大陆的患者已改为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联合疗法。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伤寒症细菌会在血液和细胞内之间转移,头孢曲松在血液中有高度活性而阿奇霉素在细胞内有高度活性,因此联合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57] 研究发现患者确实会在 4 天内退热。

研究证明,口服头孢克肟(也是一种头孢菌素)对伤寒患儿有效。[65]

应一直结合支持性治疗进行抗菌治疗,包括解热药和静脉输液。

持续发热

如果抗生素治疗 4 到 5 天后仍不见任何应答,则应在抗生素疗法中加入阿奇霉素并检验转移性感染。

脑病并发症

罹患谵妄、意识模糊、迟钝、昏迷或休克等脑病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因及时使用地塞米松而受益。[66] 这种并发症在流行地区人群中较常见(10% 到 15%),但在归国旅行者中则较罕见。

转移性感染

许多器官可能出现继发性转移灶:例如,脾脓肿,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及急性胆囊炎。 这些病例可能需要延长抗生素疗程,有时需额外的手术干预(如胆囊切除术)。

复发

即使进行了恰当的抗微生物治疗,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患者也可能出现复发。[18] 这反映了病原体很难根除。 重要的是要注意,复发病原体总是具有与首次感染分离菌株一样的敏感性。 这些情况下需重复抗生素疗程。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