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由于当前心肌炎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心肌炎的演变历史及相关的预后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如其临床表现一样,这不足为奇。一项考察急性心肌炎患者的结果的研究发现,临床表现与预后并无关联。[62] 尽管如此,多种因素与预后结果相关。与心肌炎相关的危险因素或特定类型的心肌炎与患者的预后之间存在明确相关。[4] 此外,就诊时的疾病严重程度与远期预后相关。

心内膜心肌活检(EMB) DNA PCR持续检测到病毒基因组

现已研究表明了 EMB DNA PCR 技术分析与心肌病毒基因组正相关。EMB 显示病毒基因组分析为阳性的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时,左心室 (LV) 射血分数恶化且预后差。[63]

暴发性心肌炎

出乎意料的是,暴发性心肌炎的患者预后好于轻度急性心肌炎患者。一项对心肌炎患者进行的为期11年研究显示,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无心脏移植存活率为93%,而急性心肌炎患者存活率为45%。[64]

巨细胞心肌炎

尽管使用免疫抑制疗法可适度改善死亡率,但巨细胞心肌炎患者的结果最差,中位生存期为心力衰竭症状起始后5.5个月。[52]

与心梗(MI)相似的表现

有胸痛和 ECG 改变(类似 ST 段抬高的心梗)的患者大多都可痊愈,不会留下任何心功能不全的症状。[13]

心肌炎症的组织学消退

对于患者的细胞浸润进行组织学上的分辨,通过采用重复EMB的方法,发现患者心脏功能趋于改善,且临床结局良好。[65]

血清免疫学标志物

就诊时血清 TNF-α 受体-1 和fas水平升高的特发性心肌病患者,病程更严重,左心室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更低。[6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