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根据患者的全面病史和临床表现就可以初步诊断鳞状细胞癌,但是皮肤活检是确诊的手段。

存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经常伴发大量日光性角化。 表现为日光暴露部位局部的皮肤异色,淡黄色或者红斑,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小,覆有鳞屑的斑疹或是斑块,这些皮损有进展为鳞状细胞癌的可能。 警惕和低检测阈值对于本病早期诊断和良好预后非常重要。

病史

鳞状细胞癌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于皮肤的光暴露部位,常伴随日光性角化。 如果皮损发生形状、大小的改变,红色加深,浸润,炎症或者出血,则应该及时以潜在鳞状细胞癌进行定期随访。 虽然并非特征性表现,但是日光性角化倾向于多发,而鳞状细胞癌倾向于单发。 然而,在免疫抑制的患者当中,多发的鳞状细胞癌也并非罕见。 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同时肤色较淡的患者风险较高。[6] 应记录皮肤类型和累积的紫外线暴露史(例如日光暴露、紫外线床、补骨脂素以及银屑病长波紫外线治疗)。 电离辐射、砷或者焦油、人乳头瘤病毒、免疫抑制、既往皮肤癌以及遗传皮肤病可能会增加鳞状细胞癌的患病风险。 尽管这些危险因素罕见,但仍需在采集病史时覆盖。

因为日光性角化和鳞状细胞癌属同一疾病谱,所以临床鉴别较为困难。 总体来说,鳞状细胞癌较之日光性角化,症状更显著,皮损更厚更大,更倾向于为硬结性。

尽管日光性角化向侵袭性鳞状细胞癌转化的几率还不完全清楚,但是粗略估计大约是每皮损每年0.025%到16%。[47] 然而绝大多数的鳞状细胞癌起病于日光性角化皮损内或靠近日光性角化的区域。 鲍温病(原位鳞状细胞癌)可能会被误诊为皮炎因而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通常展示那些被注意到的皮损,这些皮损常是新出的,或是明显变大,也可能疼痛或者瘙痒,也可能是某些创伤后迁延不愈的伤口。

体格检查

应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包括皮肤镜。 保证良好的光照条件和应用手持镜头。 必须分辨出不同类型的鳞状细胞癌,因为治疗和随访会有所差别。

鳞状细胞癌:

  • 类型包括原位鳞状细胞癌(鲍温病),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和转移性(或进展性)鳞状细胞癌。

  • 大多好发于头颈部(84%)和上肢伸侧(13%)。[26]

  • 原位肿瘤(Bowen 病)表现为薄的、肉色或者红色斑块,表面附有鳞屑或者出血性痂皮。鼻梁部位的原位鳞状细胞[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鼻梁部位的原位鳞状细胞来自Dr Nwaneshiudu和Dr Soltani的个人采集 [Citation ends].

  • 可能易破溃出血,好发于阳光暴露后的皮肤上。存在大量晒伤证据的手背部鳞状细胞癌[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存在大量晒伤证据的手背部鳞状细胞癌来自Dr Nwaneshiudu和Dr Soltani的个人采集 [Citation ends].

  • 侵袭性鳞状细胞癌表现为外生性并且有时呈溃疡性的肿瘤。

  • 在转移性疾病中,约85%的病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约15%的病例出现远处转移,包括肺脏、肝脏、头部、皮肤以及骨骼。 这类疾病也可能出现淋巴结病,骨痛或者肝肿大。

  • 存在外周神经受累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肿瘤伴有外周神经受累,如果发生在面部时,通常经由椎间孔侵犯鼻窦。

  • 角化棘皮瘤表现为快速生长的圆顶状结节,中央为充满角栓的火山口状凹陷。

  • Marjolin溃疡表现为受累部位既往外伤、慢性炎症或者瘢痕样皮肤。

  • 疣状癌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外生性、真菌样生长、疣状结节或斑块。

活组织检查

为了明确诊断,必须进行活检。 可以进行削刮、环钻、切开或者切除活检,这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部位。 皮肤标本的组织学分析通常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 组织学的表现取决于鳞状细胞癌的类型,但是通常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异形性。 为了明确或排除是否有侵袭,活检取材一定要包括真皮组织。

日光性角化:

  • 表现为非典型角质形成细胞聚集在基底细胞层和表皮下层,而不是延伸至全层。活检提示日光性角化的组织学改变,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局限于基底层。[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活检提示日光性角化的组织学改变,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局限于基底层。来自Dr Nwaneshiudu和Dr Soltani的个人采集 [Citation ends].

原位鳞状细胞癌(鲍温病):

  • 表现为局限于表皮全层的异型性,具有完整的基底膜。之后表皮全层受累,并且有颗粒层缺失以及角化不全。活检提示原位鳞状细胞癌组织学改变,表现为全层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活检提示原位鳞状细胞癌组织学改变,表现为全层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来自Dr Nwaneshiudu和Dr Soltani的个人采集 [Citation ends].

侵袭性肿瘤:

  • 延伸超出基底层,穿透真皮层并且可能侵犯更深层的结构。不典型的角质形成细胞存在各种较大且深染的细胞核,且可见有丝分裂象。可见不同程度的分化,且高度侵袭、未分化的皮肤鳞状细胞癌可能表现为纺锤样细胞肿瘤。通常在浅表真皮层发现日光性弹性组织变性,反映了长期紫外线暴露的程度。组织学活检提示侵袭性鳞状细胞癌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累及表皮全层及细胞岛侵入真皮[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组织学活检提示侵袭性鳞状细胞癌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累及表皮全层及细胞岛侵入真皮来自Dr Nwaneshiudu和Dr Soltani的个人采集 [Citation ends].组织学活检提示侵袭性鳞状细胞癌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累及表皮全层及细胞岛侵入真皮。 高倍镜下(左)标记处为细胞的异型性[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组织学活检提示侵袭性鳞状细胞癌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累及表皮全层及细胞岛侵入真皮。 高倍镜下(左)标记处为细胞的异型性来自Dr Nwaneshiudu和Dr Soltani的个人采集 [Citation ends].

角化棘皮瘤:

  • 表现为中央凹陷内有角质的内生性结节。 异型性和有丝分裂罕见。 皮损边缘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Marjolin溃疡:

  • 与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表现类似,但是侵袭性更强。

疣状癌:

  • 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有疣特征的赘生物,如棘层肥厚、角化过度以及颗粒层增厚。

其他检查

对于高风险的鳞状细胞癌(如面积大和侵袭性强的皮损存在周围神经侵犯或者淋巴结病的风险)、周围神经侵犯或者淋巴结病,CT、MRI或者PET扫描可以评估肿瘤范围和/或排除转移。 氟-18-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成像对于检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腹股沟淋巴结受累有很高的敏感性,但是目前并不适合用于常规检查。[60] 对于有转移风险的患者,全血细胞计数和不同的肝功能试验以及胸部X线可以用来早期诊断局部或者远处转移。

一些无创性成像技术是可行的,例如高频超声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以及共聚焦显微镜。它们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体内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61] 这些新的技术显示出有意义的前景,但是还不能去取代皮肤活检和组织学检查等标准检查。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