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与病毒及细菌有关:

  • Epstein-Barr病毒(EBV)伴Burkitt 淋巴瘤[11]

  • EBV与AIDS相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2]

  • EBV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3]

  • 丙肝病毒(HCV)与脾边缘带淋巴瘤[14]

  • 丙肝病毒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5]

  • 人类I型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与T细胞淋巴瘤[16]

  • 艾滋病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8型与原发渗出性/体腔淋巴瘤[17]

  • 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ALT) 淋巴瘤[18]

  • 伯氏疏螺旋体与 MALT 淋巴瘤(皮肤型)[19]

  • 伯内特考克斯体与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0]

NHL 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因此也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乳糜泻。[21][22][23][24]

NHL 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相关,如器官移植后和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也与遗传性免疫缺陷病相关,如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谢迪亚克-东综合征及克兰费尔特综合征。[25][26][27][28][29][30]

少数环境因素,如杀虫剂及苯氧基除草剂,与本文之前提到农民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关。[31][32]

乳房植入物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风险增加有关,但绝对风险较小 (估计发病率从3817患者中1人患病到 30, 000 人中1人患病,高低不等)。[8][9][10] 大多数乳房植入物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发生于有纹理的植入物,但亦有报道称 BIA-ALCL 出现于光滑表面的植入物。[7] 2016年修订的世界卫生组织淋巴肿瘤分类包括 BIA-ALCL 的临时分类。[2]

病理生理学

B-细胞淋巴瘤

  • NHL 中的恶性表型是由于遗传畸变的多步骤积累,赋予了恶性淋巴细胞单克隆种群的生长优势和扩增特性。

  • 正常 B细胞起源并成熟于骨髓(中枢淋巴组织)。他们离开骨髓,随后分化为二级淋巴组织,如淋巴结和脾脏,并在这些组织中继续执行他们的功能 (外周淋巴组织)。

  • 由于异常的基因突变,B 细胞淋巴瘤可能会出现在 B 细胞成熟的不同阶段, , 并代表这些正常成熟 B 细胞的恶性对应物。例如,异常的突变可以发生在早期阶段的前体细胞,导致相应亚型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生。类似的,未成熟B细胞、成熟的未接触过抗原的初始B细胞及成熟的抗原活化的B细胞可能转化为各种类型的 NHL,如 Burkitt 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

  • 从滤泡性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方面来看,有 84% 转化的滤泡性淋巴瘤细胞是生发中心 B 细胞样表型,而 16% 为非生发中心 (ABC) B 细胞样表型。 在诊断滤泡性淋巴瘤时,如果存在 BCL2 基因易位,则后续转化为 ABC 大 B 细胞淋巴瘤的可能性较小。[33]

T 细胞淋巴瘤

  • CD34+的多潜能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及T细胞),分化发育为T细胞的干细胞主要位于骨髓中。 与B细胞不同的是,T细胞在发育的早期即迁移至胸腺,并在胸腺发育至成熟。 其在胸腺中是由胸腺淋巴细胞发育成T细胞受体(TCR)α构成成熟的TCR复合体,并进一步形成CD4+/CD8+细胞。[34] TCR 与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 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是否发育为 CD4+ 或 CD8+ 细胞。随后,T细胞经历了阳性选择(识别自身MHC分子,自身MHC限制性)及阴性选择(与MHC结合不过强否则可能导致自身反应性克隆形成,自身MHC耐受性)后离开胸腺。而未通过两次选择的细胞则在胸腺内凋亡

  • 异常突变可发生于T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导致不同的恶性表型。

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淋巴肿瘤分类 2016 修订版[2]

成熟B细胞肿瘤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 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

  • 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 脾边缘带淋巴瘤

  • 毛细胞白血病

  • 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暂定)

    • 脾红髓弥漫性小B细胞淋巴瘤

    • 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

  •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IgM

  • 重链病

    • α重链病

    • γ重链病

    • μ重链病

  • MGUS, IgG/A

  • 浆细胞骨髓瘤

  •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

  • 髓外浆细胞瘤

  •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

  •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 淋巴瘤)

  •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 儿童型结节边缘区淋巴瘤 (暂定)

  • 滤泡性淋巴瘤

    • 原位滤泡性肿瘤

    •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

  • 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

  • 大 B 细胞淋巴瘤伴 IRF4 基因重排(暂定)

  •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 套细胞淋巴瘤

    • 原位套细胞肿瘤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 生发中心 B 细胞型

    • B 细胞活化型

  • 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的大B细胞淋巴瘤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CNS) DLBCL

  • 原发性皮肤 DLBCL,腿型

  • Epstein-Barr病毒(EBV)阳性的 DLBCL,非特指型

  • EBV阳性的粘膜皮肤溃疡(暂定)

  • 慢性炎症相关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淋巴瘤样肉芽肿 

  • 原发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

  •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

  • 人疱疹病毒8阳性的DLBCL,非特指型(暂定)

  • Burkitt 淋巴瘤

  • 伴11q异常的 Burkitt 样淋巴瘤(暂定)

  • 高级别 B 细胞淋巴瘤,伴 MYC 和 BCL2 和/或 BCL6 重排(暂定)

  • 高级别 B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 B 细胞淋巴瘤不可分类,其特征介于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 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之间

成熟 T 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

  •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 慢性 NK 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 儿童系统性 EBV 阳性 T 细胞淋巴瘤

  •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 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 T 细胞淋巴瘤

  • 胃肠道惰性 T 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暂定)

  • 肝脾T细胞淋巴瘤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 蕈样霉菌病

  • 赛塞里(Sézary)综合征

  • 原发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 淋巴瘤样丘疹病

    •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 原发皮肤侵袭性嗜表皮CD8阳性T细胞淋巴瘤(暂定)

  • 原发皮肤肢端 CD8 阳性 T 细胞淋巴瘤(暂定)

  • 原发性皮肤 CD4 阳性小/中 T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暂定)

  • 外周T细胞淋巴瘤,无特指型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 滤泡型 T 细胞淋巴瘤(暂定)

  • 淋巴结外周T细胞淋巴瘤伴 TFH 表型 (临时)

  • 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 ALCL, ALK 阴性

  • 乳房植入物相关的 ALCL(暂定)

临床分类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

  • DLBCL

  • 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型淋巴瘤(95%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体腔淋巴瘤

  • 伯基特淋巴瘤及伯基特样淋巴瘤

  • 套细胞淋巴瘤

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

  •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肠道T细胞淋巴瘤

  • 外周T细胞淋巴瘤

  • 皮下脂腺炎样T细胞淋巴瘤

  • 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惰性B细胞淋巴瘤

  • 滤泡性淋巴瘤

  • 边缘带淋巴瘤;胃部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惰性T细胞淋巴瘤

  • 蕈样肉芽肿/Sézary 综合征

  •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