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吸烟行为受生物,遗传,行为,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家庭中有吸烟者更可能开始吸烟,父母更可能允许其吸烟,以及更容易获得香烟。 双胞胎和收养研究表明,吸烟有可能适度受遗传影响,并与环境因素有相互作用。 低社会经济地位与高吸烟率相关,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成年中有30%的吸烟率,而人群平均吸烟率为20%。 有心理健康疾病或药物滥用史者吸烟率更高。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吸烟率接近90%。 HIV/ AIDS患者也有较高的吸烟率(47%〜72%),并且在HIV/ AIDS患者中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比例很高,且在增加。[13]

病理生理学

尼古丁与神经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刺激中枢神经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后者为介导强化和奖励的系统。 尼古丁是一种很容易上瘾的物质,在戒烟时会出现强化效果和戒断症状。 尼古丁戒断症状可包括:

  • 烦躁和抑郁情绪

  • 烦躁,沮丧,愤怒和焦虑

  • 食欲增加和体重增长。

行为方面也对吸烟的持久性和戒烟后的高复发率有影响。 重复吸烟强调了这一点,人们可以从其他娱乐性活动中习得与吸烟的相关性(例如,吃饭和社交),并习得吸烟与尝试调节情绪来应付压力的相关性。 复发常出现在社交场合或在环境压力大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